台大新研究 常用感染症藥 恐致主動脈剝離

 |2015.11.27
1599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台大醫院昨天發表健保大數據新研究,發現感染症常用藥物氟奎諾酮(Fluoroquinolone)可能造成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剝離,帶來致命危險,為全球首次發現,研究成果獲登於最新一期頂尖醫學期刊《JAMA》。

該刊編輯推崇:「健保大數據研究,為全球藥物安全帶來新視野。」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急診醫學部主任李建璋表示,氟奎諾酮的臨床使用已超過二十年,普遍被醫師認為是安全的藥物,國內一年據估計有八十萬人次以上服用氟奎諾酮類抗生素。其藥理機轉會影響膠原蛋白和結締組織形成,而隨著氟奎諾酮的使用量增加,臨床上一些病人產生肌腱發炎,甚至罕見的阿基里肌腱斷裂的案例,於是研究團隊開始發想:連強健的阿基里斯腱都會斷裂,同樣是由膠原蛋白和結締組織組成的主動脈,是否也會有風險?

李建璋說,該團隊以健保資料庫進行百萬人研究分析,發現二個月內使用氟奎諾酮三天以上,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剝離的風險增加一倍,使用量愈多,風險愈大,每六千六百六十八至七千七百零四人次處方使用會出現一位。

若以八十萬人次計算,一年約有一百零四至一百二十例出現主動脈瘤或主動脈剝離。

台大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盛望徽表示,氟奎諾酮類抗生素普遍使用在泌尿道感染、肺炎、與皮膚和軟組織感染,尤其對退伍軍人症治療效果好,是首選用藥。

這項研究為相關性分析,因果關係仍須臨床試驗證實,且該藥物造成主動脈剝離的風險遠低於感染症死亡風險,因此臨床尚不會停止開立,提醒醫師開藥時加強警覺。

義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表示,造成主動脈剝離或主動脈瘤的原因,為血壓太高及血管壁脆弱等,是非常罕見但致命性很高的心血管疾病,四十八小時內每小時死亡風險上升百分之一,如蔣緯國和愛因斯坦都曾是患者,預防的方式為控制血壓,若是馬凡氏症或埃勒斯、當洛二氏症候群等天生缺乏膠原蛋白的病患,則要留意使用這類藥物,也要避免從事衝撞活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