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資訊社會系列 數位暴民應管制

 |2015.11.25
1342觀看次
字級

網路常見群體言語霸凌,已非單純討論空間。一家基金會發起「新鹼民運動」,以檸檬的酸比喻網路的酸文謾罵。但檸檬雖酸,卻也是健康的鹼性食品,因此要化酸為鹼,號召民眾少謾罵,多理性溝通,「鹼」回正面力量。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曾想設計「不喜歡」(dislike)按鍵,最後放棄;因希望喚起正向力量,「讚」的符號用意在此。但網路統計發現,憤怒情緒的傳播速度遠高於快樂情緒。在「憤怒粉絲團」按讚,經演算法的擴散,處處怨怒,等同於「不喜歡」按鍵。

有媒體人質疑「台灣要進入網友治國的時代了嗎?」稱鄉民的酸言酸語、膚淺觀點被記者報導而成為新聞,「無論媒體或民眾都沒了分寸」。網友言論已大到影響輿論走向,甚至國家政策,「撿便宜」的媒體該自律。

新北市一個網路遊戲迷與遊戲盟主發生糾紛,在討論區罵對方是變態,最近被依加重誹謗罪判拘役三十天。壞事傳千里,網路卻是傳遍世界,對名譽的傷害有過之無不及。這次判決將「網路身分」納入,是國內首見,影響深遠。

新美國基金會研究員、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莫洛佐夫(Evgeny Morozov)是《網路錯覺:網路自由的陰暗面》一書作者,他在探討二○一一年英國青年暴動、挪威大屠殺時表示,從「數位原生代」到「數位暴民」似乎沒有多長的距離。

「數位暴民」不僅指網路霸凌,惡質的人肉搜索。他們更容易以某種情緒來號召同質者,更容易集結。近年各國集會遊行都有類似情形,無法事前申請,因為無法得知將有何人、多少人參加。

憤怒人群聚在一起,情緒渲染如滾雪球,憤怒增溫如火燎原,一個城市的暴動會立即傳播,引發其他城市躁進。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研究員威爾遜即說:「有特定情感傾向的人往往組合到一起,互相交流,但訊息是否會超過這群憤怒的人蔓延到其他地方,難以預料。」

《華爾街日報》二○一一年報導,大陸微博用戶已增至兩億,卻愈來愈像一團髒兮兮的煙塵,因微博用戶更容易轉貼朋友、同理念者發出的憤怒新聞。各國社群網站都已成為民眾參與社會討論、表達關注的最便捷管道,轉貼則成為傳遞自身觀點的「象徵性行動」。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網路逐漸侵蝕傳統媒體市場,搶走閱聽人時,傳統媒體陷入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候群。這是一種人質情結,即被害者對罪犯產生憐憫,甚至反過來幫助罪犯。網路媒體如潮,傳統媒體疲於奔命,不斷推出電子報、App、Line等即時新聞平台,但焦慮和恐懼之心不曾消退。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特徵是,人質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把人質換成傳媒,把綁匪換成網路,相當吻合。媒體迷失了本質,看重信息的數量,追逐報導「網路(馬路)新聞」。

學者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正以犧牲人性、個性為代價。改變矽谷文化才能釜底抽薪,但如果科技人不改變按鈕,讓網路變成批鬥大會,只是一個假資訊自由的社會。當然,網友也應同心協力,少看、少點選甚至拒分享「靠北文」,才能走向正向制衡的資訊社會。(系列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