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1年退休 失智風險減少5%

 |2015.11.24
2114觀看次
字級
八十二歲的王順慶事隔多年重拾毛筆參加銀髮族書法班,有重溫童年的感覺。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老人其實並不「老」,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昨天在《聯合報》與北榮共同舉辦的「後青春安老學論壇」中指出,法定六十五歲是老人,但銀髮族健康愈來愈好,消費力更是驚人,讓退休年齡延後成為全球趨勢,且國外研究更發現,每晚一年退休,失智風險可減少百之分五,國人應重新思考退休議題。

陳亮恭表示,過去史書上從未定義幾歲才算「老人」,直到一八八○年德意志帝國首任宰相俾斯麥明訂六十五歲為退休年齡,才開始界定老人年齡。許多人對老人有刻板印象,但現代新世代長者有錢、有閒、有學問,更有影響力。

他舉美國為例指出,五十五歲以上的戰後嬰兒潮,逐漸步入退休族,卻握有全美家庭七成以上的財富,甚至有超市看準老人商機,仿效夜店「女人之夜(Lady's Night)」,推出「長者日(Senior's Day)」。而台灣也出現了網路「銀髮亂買族」,大開網路購物老年商機,帶動產業新思惟。

雖然新世代長者形象翻轉,但健康仍難免退步。據統計,台灣女性健康餘命為七十一點七歲,男性則為六十八點一歲,跟日本、韓國的老人一樣,有八到十年處於不健康或需要長照的狀態。陳亮恭認為,增加健康壽命,才算成功老化。

英國經濟事務研究所二○一三年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退休後自覺健康良好比例下降四成、四成的人退休後出現憂鬱症狀。另有研究發現,每晚一年退休,失智風險可減少百之分五。另外,教育程度高的老人,也相對健康。

提早7-10年退休 不利健康

台灣人相較日韓,提早七到十年退休,其實這不利於健康。所以陳亮恭說,很多門診病人提早退休享受生活,事實上輕鬆一、二年後,就因生活失去重心,開始不安、自覺健康衰退,常到醫院報到,獨自在家也會因沒人陪伴而誘發憂鬱。

他建議:「工作久一點,健康好一點」,因為工作能激盪腦力,上下班也算另一種「運動」,晚退休反而對健康有益,相對於其他國家都在延後退休,台灣人實在太早退休了。

「活得好、活得長、死得快,想達到並不簡單。」陳亮恭建議,長者在控制慢性病之餘,必須注意不要失智,在避免疾病發生後,要積極享受生活,靠智慧老而不老,後青春生活才能更快樂圓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