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鋒29 設計界精靈 奈莉 結合自然與科技引領未來

文/楊慧莉 |2015.10.17
3215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文創的年代,設計備顯重要。但什麼是好的設計?時下的設計趨勢又是什麼?

可曾想過有張椅子可完全配合人體姿勢移動,就像生命有機體,讓人久坐也不累?

事實上,這種神奇座椅已經有人想到而且設計出來了。

她就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副教授奈莉.奧克斯曼。

彷彿設計界的精靈,她依循大自然的作用力,徹底改寫設計的遊戲規則,

讓所有與設計相關的產業未來將呈現嶄新樣貌。

設計 精靈   顛覆傳統 創新語彙

奈莉.奧克斯曼(Neri Oxman)成長於以色列,父母為建築師。她畢業於以色列理工學院,曾在父母的期許下前往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醫學院就讀。由於未曾對設計忘情,她後來放棄醫學教育,前往倫敦建築學院就讀。畢業後,又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所深造,攻讀設計運算博士學位,鑽研於材料和環境主導的製程技術。

創新設計思惟

奈莉目前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副教授。二○○六年,她成立「物質生態學設計實驗室」(Material Ecology Design Lab),運用建築學、工程學、電腦運算學、生物學與生態學知識,投入設計研究。

在設計界,形式向來優於物質,先有工藝才有設計。對奈莉而言,這是一種謬誤,而她企圖顛覆此邏輯。

「我的工作就是改變設計生產的傳統論述,從形式中心導向環境中心,讓形式隨環境表現應運而生。獨特的形式就像任何自然生成物,是由自然力和物質行為誘發出來。此想法促成一種新的美學,新的設計思惟。」奈莉說。

向大自然取經

奈莉受「自然界」影響甚深,她對骨頭尤感興趣,認為建築師和設計師們的靈感即來自骨頭。自然界一體成形的特性最叫她心生嚮往。

「在自然界,物質、結構和性能相互為用,不分彼此。」奈莉說。她舉骨折為例。當摔斷腿時,還是會走路,因為骨頭的內在結構面對突如其來的受損會予以調適,鈣質會集中火力於最脆弱的部分,以優化物質和結構性能。這就是自然界最叫人激賞的部分:統整的能力。

因此,當遇到設計上的問題,奈莉常向自然界尋求解答。她的設計工作納入了「生物模擬」的原則,思索著所有產品也有生物性的表現,如未來的建築將不再是一堆水泥複合體,而是能「呼吸、排汗、思考、發展與改變」的有機體。

3D列印的實驗

從二○一一年起,奈莉和她的研究團隊積極投入一種產品和製程的研發,特色是將環境認知、電腦運算、形式生產過程和數位製程統整起來。由於奈莉團隊的實驗運用到3D列印,此番努力也極速翻轉了3D列印的世界,從一個形式的複製者變成形式給予者。

對奈莉而言,3D技術不該僅止於生產出小規模的模件,還應能統整自然過程,生產出「智能」型材料。她曾針對列印技術提出這樣的期許:「有沒有可能用3D列印創造出大型環境?是否能超越固定的3D思惟,變成4D,讓產品能隨時間而改變?」

透過與全球領先的3D列印和增材製造解決方案供應商「Stratasys Ltd」合作,奈莉研發團隊已設計出多項科技環保商品,包括專為吸音而設計的吸音座椅、仿如「第二層皮膚」的披肩及短裙等。

作品備受認可

今天,奈莉已是知名建築師和設計師,特別以環境設計和數位形態發生方面的作品聞名於世。她的設計作品在許多博物館都有展出,包括紐約市現代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科學博物館等。她的作品也獲獎無數,包括未來重要設計地球獎(the Earth Award for Future Crucial Design)、霍爾森永續營建基金會頒發的未來世代獎、中國旅法工程協會頒發的傑出獎等。二○一二年,以色列媒體網站「Shalom Life」在選出的全球五十位最有才華、最聰明、最有趣和最高貴的猶太女性中,將奈莉名列榜首。


產業趨勢   生物模擬 奉為圭臬

既然奈莉的設計靈感常取之於自然,「生物模擬」便是其研發過程中的重頭戲。對她而言,生物模擬不僅是未來產業永續發展的方法,也是中心思想。不妨來看看她依此理念在不同產業所設計出的作品。

家具業:「獸」之躺椅

奈莉與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和工程學系的卡特教授(Craig Carter)及一家3D列印公司「Objet Ltd.」合作,設計出「獸」之躺椅。這種躺椅在結構和皮表上一體成形,可隨身體移動,提供「可支撐身體」的舒適環抱形式。

奈莉覺得此設計讓人聯想到瑪麗.雪萊(Mary Shelly,科幻小說《科學怪人》的作者)杜撰出的生物,「跟這些生物一樣,『獸』是個有機體,這個有性能的躺椅開拓和提升了科技的邊界,創造了一種可回應的結構樣式,是因應身體的力量而生,運作方式一如自然界」。

時尚界:披肩短裙及光合衣

前年,奈莉與荷蘭時裝設計師艾莉絲(Iris van Herpen)專為巴黎時尚周設計了一款猶如第二層肌膚的披肩及短裙。此設計亦是一體成形,沒有任何接縫,結構堅挺,只有腰部周圍具有彈性。

除此時尚作品外,奈莉與長期合作夥伴Stratasys Ltd還打造了全球首款內鑲生物物質的3D列印光合可穿戴裝置「Mushtari」,堪稱藝術作品。此裝置具有內部中空管道,裡頭放入了藻青菌和大腸桿菌兩種從未相遇的微生物。

「此設計旨在操控合成微生物,使其可以在黑暗中發出明亮的螢光,藻青菌在光線中會轉化為糖,大腸桿菌則把糖吃掉,變成生物燃料,這不僅是自然界的創舉,設計上亦有極大的進展。」奈莉說。

瑪麗.雪萊曾說:「我們是尚未打造好的生物,只是半成品。」奈莉希望能藉助「設計」,接力完成未盡之事,擴大生命機能。於是她研發了這款穿戴裝置,可望未來用以掃描肌膚、修復受損組織和支撐身體,以提升穿戴者的身體機能。

建築業:蠶絲展示館

在建築設計上,奈莉模仿蠶寶寶編織蠶繭的方式3D列印出作品「蠶絲展示館」(Silk Pavilion)。她的研究團隊把六千五百隻蠶寶寶放在鷹架上吐絲生成空間表面,結果用歷經兩到三周吐出的六千五百公里長的絲,打造了一體成形的展示館。過程中,牠們邊吐絲,邊完成生命進程,健康而自然,沒有一隻蠶寶寶就像在紡織業中,為了迎合人類的需求而被犧牲掉。而用這類天然建材打造的建築冬暖夏涼、透氣,肯定舒適。

奈莉預測,在不久的未來,衣物、產品、建築和城市所使用的建材將內建資訊和能量,人們將不再需要電路板。

「我有把握在未來的十年內,設計和建築業將起重要變革,建築物將因所在之區量身印製而出……長遠來看,形變科技(transformative technologies)將重新定義我們思考和創作的方式。而新穎的科技也將以藝術形式出發。」奈莉表示。

明日世界   科技自然 攜手並進

身為設計師,奈莉有個簡單的理念,想證明科技可以與自然攜手並進,共創人類美好未來。而她證明的方式就是創新材料,甚至首創「物質生態學」的新顯學。

設計趣味之所在

設計師向來就地取材,依材質創造出各種新穎的造型。但,奈莉反其道而行。她認為,設計師不該撿「現成物」,「架上有什麼就拿什麼」,而該明白他們有能力「設計」和「操控」材料行為。

奈莉的設計工作即不斷觸類旁通,擁有多重觀點。「當探索一個深具統整性的設計方法時,多重領域相互為用的設計變得新穎、豐富而有巨大影響力。設計,最後變成一種破格的能力。」對奈莉而言,這也正是設計的魅力所在。她希望自己目前所從事的工作能為建築學和材料科學開啟新的向度。

至於未來,奈莉婉拒打造個人品牌的邀約。理想上,她只想指引他人投入藝術設計生態學的領域。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經營一個設計工作室,有許多科學家可以在其中以創意的方式來思索科學,就像是在從事藝術工作。」奈莉說。而她對建築和設計的「表面」革新並不感興趣:「別再著眼於外表看起來如何,想想它們如何發揮作用吧。」

順應亦衍生自然

自然界與科技界向來涇渭分明,甚至彼此對立。但,奈莉試圖透過設計拉近兩個世界之間的距離,讓彼此攜手並進,產生良性互動,相互為用。她不僅善用大自然的運作原理改寫設計「形式優於物質」的遊戲規則,甚至使用大自然去實現設計,創造出「用大自然本身進行」的設計產品,如由微生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可穿戴裝置,因而開啟了一個新的設計時代。在這個時代,奈莉說:「不再只有靈感源自大自然的設計,還有靈感源自設計的自然生成物。史上頭一遭,我們有必要協助孕育大自然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