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男孩 馬汀重生記

楊慧莉 |2015.10.10
4107觀看次
字級

每天醒來,我們起身迎接嶄新的一天,不管做什麼,身體總能隨己意行動自如、溝通無礙,但你可曾想過這是何等的恩典和福分?或是你也曾遭遇過某個身體部位不聽使喚的窘境?但不管如何,你肯定無法想像植物人有一天甦醒過來,卻發現自己困在動彈不得的身體裡,無人知曉,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恐怖滋味,而這正是今天專題人物馬汀.皮斯托里斯的故事……

文/楊慧莉

走出幽谷
受困靈魂終得救

馬汀.皮斯托里斯(Martin Pistorius, 1975-)出生於南非,原本是個快樂、健康的小男孩。十二歲時,有天放學回家,他突然覺得喉嚨痛、吃不下飯,只想睡覺。經醫師診斷,他可能是染上了隱球菌腦膜炎和腦結核病。儘管院方竭盡所能地治癒他,最後仍束手無策。他的病情漸漸惡化,不僅失去行動控制力、無法與人眼神交會,最後連說話的能力也失去了。在醫院待了一段時日後,他漸成植物人,心智年齡已退化到只剩下三個月大。在藥石罔效後,醫師建議他父母將他帶回家等待大限。

幽靈男孩甦醒後

雖然醫師對馬汀已不抱希望,家人仍然全力照顧他。他們白天把馬汀送去日間照護中心,晚上由父親帶回,給予細心照顧,包括夜晚每兩小時起床幫他翻身,以防他長褥瘡。

為了好好照料他,馬汀的家人總動員,正常的家庭生活一夕變調,平日往來的朋友也一個個疏離,在愁雲慘霧中他們度過一年、兩年、三年。隨著時間的流轉,他彷彿一個幽靈存在著,原本的馬汀已不復存在,只剩下家人對他的模糊記憶。

然而,馬汀的意識在三年後漸漸回來了,不僅能看、能聽還能懂,最後與一般正常人無異。不過,周遭人都不知道他已經回神了,因為他的身體仍然不聽使喚,無法讓他與人溝通。

由於無法溝通,馬汀被禁錮在自己的軀殼裡,所有的情感和欲望都被限制住。最糟的是他感到徹底無力,別人全面掌控他的人生,包括生活大小事。在日間照護中心,他被迫重複觀看與他慘淡的人生相違和的歡樂卡通片《小博士邦尼》(Barney)。

見識人性幽微處

馬汀無法改變自己的人生或人們對他的觀感,只能靜靜地看著人們「為所欲為」,只因他們以為他毫無知覺。但,他不只是個旁觀者,還是個沒有聲音的受害者,讓有些人在他身上施展人性黑暗面長達十年以上,包括肢體和言語上的暴力和性侵。

一開始,馬汀對施暴者的行為感到震驚和不解,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而要承受這些人的暴力對待。儘管受傷、憤怒、感到一無是處,但馬汀卻無處求告,包括他的父母,而知道這種事情會一再發生,讓他長期活在恐懼中。

事實上,馬汀父母的日子也不好過。為了照顧他,父母的情緒和體力都到達了臨界點,有一次他們大吵一架後,母親在極度絕望中,轉身對他說「你這該死的傢伙」。他當時嚇了一跳,但站在母親的立場,突然對她萌生同情和濃濃的愛意,但他卻「愛在心中口難開」。

運用心智的力量

看不到未來的馬汀,長期處於黑暗的深淵,直到出現轉機。有一回,父親把他留在車內,自己下車去買東西。等待期間,有個陌生人經過,往車內瞧見他,給了他一個微笑。那一刻,他首次感受到人際間的連結,原本陰鬱的心情瞬間轉化,讓他想繼續走下去。

同時,馬汀也發現一成不變的單調生活讓他苦不堪言。他開始運用自己的心智,有螞蟻爬過地板時便想像牠們在忙些什麼;訓練自己看光影判斷時間,預測父親大概還要多久就會出現在照護中心的門口來接他。結果,看著父親如他所料地出現在門口時成了他一天最開心的時刻。

終於有人發現了

「心智」漸漸成了他抽離現實或遁入想像世界的利器。他渴望現實可以改觀,有人發現他「回來」了。但在漫長的歲月裡,他只碰到兩種人:一種當他是毫無知覺的空殼子,極盡虐待之能事;另一種視他為腦子壞掉卻正在轉大人的可憐男孩,予以善待和呵護。不管哪種,都跟事實不符。

當馬汀發現每個人都把他當作自己意念的投射時,終於有個人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他:一位每周到照護中心一次的芳療師維爾娜(Virna van der Walt)。維爾娜留意到馬汀會對她的話語有所回應,開始相信他聽得懂別人的話。在她的建議下,父母帶他到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的輔助溝通系統中心接受檢測,結果確認他真的可以感知周遭事物並給予回應。後來,在溝通軟體的協助下,一年內他學會了用電腦與人溝通。

當時,「幽靈男孩」馬汀二十五歲,在被囚禁了十多年後,終於獲得重生。

遇到真愛
與瓊安攜手向前

馬汀重生後,父母儘管一開始並不確定他的學習能力是否也回來了,但仍抱持極大信心,幫他架設了能與外界溝通的電腦軟體。而事實證明他的學習力沒有問題,且速度超乎母親想像,後者為了幫助他學習已放棄放射線技師的工作。

投入學習與工作

由於馬汀進步神速且熟諳電腦,在父親的建議下,從二○○三年起,他在當地的健康中心協助電腦修繕的工作。平時,他在家自學閱讀和寫作。

接著,輔助溝通系統中心給了他一份兼職工作。隨著新經驗的展開,他與生命終於有了碰撞,初嘗甜頭,首次享受為家人添購耶誕禮物的樂趣。

重生後,馬汀求知若渴,不僅學習如何建置網站,還獲得大學入學許可,成為南非頭兩位有語障的畢業生之一。

馬汀對於自己的人生愈來愈滿意,不過已是成年男子的他尚有一件人生缺憾:沒有女性緣。自從可以與人溝通互動後,每次他想靠近女生,就猶如飛蛾撲火,她們都對他不感興趣。但二○○八年出現了轉機。

找到情感的歸屬

透過妹妹金,馬汀在家庭網路上認識了瓊安。瓊安是一位駐點在英國的南非社會工作者,與也在英國工作的金相識,成為朋友。首次網路交談後,他們就常以電子郵件聯繫。後來,瓊安建議馬汀到英倫相會。當馬汀不解對方之意時,瓊安解釋說:「因為你是我見過最誠實的人。」

但,馬汀仍有疑慮,他擔心自己仍需困坐輪椅的身體會帶給對方不便。然而,瓊安卻不以為意地表示:「讓我們一起努力吧!」明白對方的心意後,馬汀終於敢大方示愛。

之後,他飛往英國與瓊安相會後,兩人就再也難分難捨了。與瓊安在一起,他感到平靜,更感動於瓊安的完全接納。

信望愛中愛為大

二○○九年六月,確信找到真愛的馬汀與瓊安步上紅毯。他們目前定居於英國艾塞克斯郡的哈洛鎮,馬汀也在當地找到工作,擔任網路設計師。

與瓊安的結合,讓馬汀深刻體會《聖經》此句話的真義:「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我的人生不偏不倚地行在信望愛的道路上,特別是愛,且體會到它的各種形式。我知道唯有愛能伴隨我們度過艱困時期。」馬汀說。

人生感悟
體會溝通的力量

二○一一年,馬汀的自傳書《幽靈男孩》(Ghost Boy)出版。此書由傳主本人與梅根.戴維斯(Megan Lloyd Davies)合著,裡頭刻畫了馬汀如何在別人聽不見他的狀況下仍維持清明,如何找到愛和未來的希望。著作出版後,受到正面肯定和廣大迴響。

行動勝於言語?

人生這一路走來,馬汀感觸良多。其中,讓他感受良深的是「溝通」近乎神奇的力量。

自從找回溝通的力量後,馬汀的世界全然改觀。透過溝通,他能表達基本需求。有一回,母親問他晚餐要吃什麼,他透過輔具清楚表達後,母親隨即做出他想吃的東西,那種神奇感受令他終生難忘。

馬汀相信,「溝通」不僅讓人表達需求、感受、 想望,也讓人聆聽彼此,讓世人認識自己;曾經,他在世人眼中是個坐在輪椅裡無聲無息的男孩,而今拜溝通之賜,他有了許多身分:丈夫、兒子、朋友、兄弟、榮譽畢業生及敏銳的業餘攝影師。

有句話說:「行動比言語更有力量。」曾失去溝通力的馬汀徹底質疑這句話的真實性。他認為,不管我們的言語溝通是透過自己的聲音、用眼睛打下字句或經由他人的聲音傳達,「語言」絕對是人類最有力的工具。

感恩惜福迎未來

除了體會溝通的重要性,馬汀也難忘幽靈男孩「坐困愁城」時期的各種深刻感受,讓他語重心長地為世人提出建言:

「不管你覺得對方能否意會,都請善待他人、給予同情和尊重;別低估心智的力量、愛和信心的重要性,也別停止懷抱夢想。」

目前,馬汀仍需藉助輔具與人溝通,但他已能慢慢控制自己的頭部和手臂。現在的馬汀活得簡單富足,享受當下,寄望未來。「我現在的人生很棒,真的很快樂。人生又值得一活了。」他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