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台大陸篇 南向政策減少政治干擾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 |2015.10.08
1225觀看次
字級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上月在外交使節酒會中,她宣布了「新南向政策」,特別提到「強化對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和印度的整體關係,是我們理所當然的選擇」。

南向政策從來就不是一個「新」的想法,早從一九九三年開始,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就已提出「南向政策」,主要思維是讓台灣經濟投資往東南亞移動,避開把雞蛋放在「中國」一個籃子裡的風險。

蔡英文提出「新南向政策」之後,總統府也在第一時間跳出來,指稱「新南向政策」,基本上就是馬英九總統主張的「活路外交」,兩者差別只在範圍大小。

總統府出面澄清,意在不讓蔡英文「掠美」,但說法也是事實。蔡英文把印度納入「南向」的範疇,勉強可算比較新的部分。

南向政策過去不算成功,主要原因是台灣處理這個問題時,往往無法單純從經濟角度切入,常常要夾帶政治上的意識型態操作,加上在東南亞乃至於南亞有極大影響力的中國大陸,也以同樣思維應對台灣的「南向政策」,增加了台灣的難度。

換句話說,台灣要成功推動「南向政策」,不能在操作上造成與中國大陸對抗的架式。

台灣本來就與東協國家有相當密切的貿易、投資關係,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泰國、菲律賓、越南等東協主要國家,二○一○年開始取代美國,成為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台商在區域內的投資持續成長,特別是從中國大陸轉進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的台商,近年來大幅增加。

很多台商並不是因政府有這個政策才南向,而是憑著敏銳商業嗅覺,甚至為了求生存。最近幾年大舉從中國大陸移動到東南亞的台商,很多都是因中國大陸生產成本日益高漲,勞工意識日益提高所致。

所謂的「南向政策」其實一直持續存在,差別僅在於受重視的程度。從這個角度來說,蔡英文提出「新南向政策」,並不能解讀為有「處女地」等著去開發,而在於施政、資源投入重心的調整。更重要的是,盡量減少政治的干擾。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