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念觀音

文/呂政達 |2015.10.07
1422觀看次
字級

文/呂政達

在秋涼,在岐王巷口,在落花時節,在鶯飛草長秋水一色,在血百合的洞穴,我常念觀音。

觀音時時應化顯現,是感歎季候的詩人,是偶然留蹤跡的旅人,說不定在下個角落和我們擦肩而過。既然觀音能化壽者相,你如何確定,正向你走來的柱杖老人,不就是觀音呢?我們如此看待陌生人多過熟識的人間,每個陌生的臉孔,是我們生命中的觀音。

「念」是一個多麼奇幻的字眼,「今」時的「心」就是隨時映現的心,心如果是映照虛空的潭影,我們無法捕捉影子,留不住漣漪,但我們在念念不斷的心中樹立起觀音,我們愈來愈相信,念觀世音的名號就是救贖,在苦難和折磨如預約的鬧鐘即將響起時,我們開始念觀音。

來自印度宗教的觀音,起初雖是佛陀的脅侍神,有說他起初是男神,但進入中土後這千百年的演變,卻以母神的形象成為家家戶戶的守護神。人間總是需要母親,希望在困難的時候得到母親的慈悲和奉獻。我每每讀觀世音的故事,就想起日本作家遠藤周作《深河》印度神廟地下室的查達那女神,她的乳房因過度哺育而潰爛,她的身軀讓兒女踐踏而過,她生了無藥可癒的梅毒,但子女因而可以趨向淨土。從佛陀以後,印度長久是個戰爭和災難不曾間斷的國土,恆河靜靜流過,死者仍在恆河邊的生死場進行火供,輕煙和屍味一起揮發,而觀音也從未離開過這塊土壤。她是生者仰望的力量,死者也藉著她的撫摸得到安息。觀音其名其身來自印度,毋寧說是在苦難的年代,人們集體的渴望母性。

苦難為什麼沒有一天離開過人們呢?一個傳染病剛退又來了名字更猙獰的什麼病症,歐非間的戰爭假宗教之名大肆殺戮,那些堆高的屍體都是來不及喊痛的靈魂,戰爭驅使人們離開家鄉,敘利亞的三歲兒童死在沙灘上,如果觀音聞聲尋苦,她會在難民的船邊平息那陣狂風怒浪吧。當《普門品》中提到的災難一下全湧現在地球時,在相續的念念間,也是觀音應招喚而來的時候了。

但是,心中又另有一股聲音這樣說著,你怎麼確定觀音不是已經來到了呢?我曾經問過一名禪師,從他出家修行以來,有沒有過感應觀音靈驗的事情?禪師回答,沒有那樣的事情,但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幫觀音菩薩做事的,所以想要做的事不管多麼的艱難,最後總能實踐。禪師說:「我知道我所要做的事是觀音菩薩想要的,就會非常的順利。」這席話讓我繼續念著觀音,觀音的示現並不是停止海浪、阻止戰爭或是讓怒吼的颱風轉向,而是如這名禪師體現的,鼓盪他的信心,最後讓事終有所成?

念彼觀音力,那些從《普門品》昂首走來的許諾,或許正可如是看待。觀音能還給那名敘利亞男童的生命嗎?觀音能讓彩色派對的塵暴不曾爆炸嗎?觀音能讓所有的身體都吐出病毒嗎?但觀音恆在,就像是許諾我們關於未來的信心,「我這不是已經來過嗎?」觀音默默許下諾言,「我還會在你需要的時候來到。」

我們繼續恆念觀音,相信慈悲最後將轉換成意志,相信未來有一個消弭戰爭,拾取和平的日子。相信死在沙灘上幼小靈魂已獲觀音的垂謢,每個人都想抱起那個男童,就是因為這種心思,觀音從不曾真正遠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