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沉默的舌頭 讓孩子學會母語

 |2015.10.05
145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你會說媽媽的話嗎?」愈來愈多孩子搖頭;他們不會說母語,媽媽的話變成聽不懂的外國話,母語成了「沉默的舌頭」,亟待喚醒。

「阿爸,我愛睏!」交通大學副教授許維德和妻子林秀珊在家裡說閩南語,一歲十一個月大女兒「菲菲」閩南語流利。

林秀珊說,之前在客語地區新竹縣教書,發現全班會說客語學生不到百分之十,在家裡能用母語和長輩交談的更不到百分之五,「這比例讓我很訝異」。擔心母語在自己的家庭消失,自女兒出生就跟孩子說閩南語。

為幫女兒營造更佳說母語環境,林秀珊邀其他志同道合家庭組成「新竹親子台語play group」,每周聚會最大玩樂就是「閩南語趴」。

泰雅語老師蔡清郎也在家二個孫女說母語,他說,讓孩子親近母語,家是最好的教室,「生活化而非教學化」,可激發孩子主動學母語興趣。

據最新統計,目前全台新住民超過五十萬人,新住民之子也有三十五萬人。有新住民媽媽感嘆,孩子十五、六歲了還不會說媽媽的話,帶他們回外婆家,除了簡單「你好」、「謝謝」,其他什麼都不會講。

在客家庄,也有不少母語家庭。新竹縣民林盛里和七歲、二歲半的兒子都用客語溝通,「習慣成自然」;他說,學齡前孩子學語言沒面子問題,像海綿吸收快速。「若語言消失了,文化也跟著消滅」,林盛里表示,七十五歲母親聽到二個金孫說客語,開心說「母語是最好的傳家寶」。

專家:營造母語環境

家庭、社區、學校一體

該如何營造母語環境?專家建議,家庭、社區、學校一體行動,才能「說無礙」。

「語言如果不用,流失速度很快」,屏東縣政府推動客語沈浸式教學(以客語教客語)多年,客務處長曾美玲表示,除幫助小朋友學客語,也讓孩子習慣聽、習慣用,實施幾年已見成果。萬巒鄉一家幼兒園採客語沈浸式教學獲社區認同,家長主動把孩子送上門。

「在家一定要講母語,一輩子都牢記。」曾獲幼鐸獎的員林家商附幼園長黃淑幸表示,閩南語有八聲、客家話有九聲,華語有四聲,英語分輕音、重音而已,兒童先學會說難度高的母語,再學華語、英語都快,能講得字正腔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