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半世紀專題報導 再不振作 綜藝王國將加速崩塌

李碧華 |2015.10.03
1287觀看次
字級
節目應努力黏住觀眾,以全球市場為思考。
綜藝天王吳宗憲慨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路引發口舌大戰。
政府若無魄力的統合,影視產業仍將是夢幻泡影。
流行文化無需遷就與妥協,台灣自製節目收視敗北,只能一再反省。

文/記者李碧華

金鐘五十上周雖已落幕,但是曲終人未散,最佳綜藝節目因「品質低落、創意不足、娛樂不夠、知識沒有」而從缺,使綜藝天王吳宗憲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路引發口舌大戰。資金不夠、人才斷層,開放頻道如此多,廣告費卻沒有增加,海外收益銳減……無不形成眼前困境,「總不能開放一百五十八個大學後,才叫老百姓趕快生小孩吧。」

這個幽默的妙喻引起各方加入論戰。現今全台就有五百餘萬收視戶,一百多個頻道,面臨全球大數據收視評比,更碰到了最嚴峻的:缺景氣、缺鬥志、缺收視的「三缺」階段,何時寒冬可過,各界無不觀望。

事實上,電視觀眾的流失,沒有想像那麼淒涼。根據尼爾森最新調查,網軍是守在電視機前面,用智慧手機分享與吐槽,把收看電視當做社交行為。也因此,現階段無異是逆襲的大好時機。然而,錢財與人才,都需解決。三十年前,一集綜藝節目兩百萬預算,如今,物價飛漲,預算卻反其道的少掉一個零,只好朝八卦的談話性節目找題材,在「康熙來了」主持人蔡康永看來,「八卦」其實也可以做得有品味,也可以是高尚精品,綜藝大哥胡瓜從「台灣錢,淹腳目」年代開始參與節目,他則說:「我們不應只是緬懷過去,還要想辦法再創新才行。」

製作人湯振玲認為,因為年年都是重新招標,使金鐘獎製作團隊戰力中斷,若拋開門戶之見而設立執行委員會來眾志成城,師法金馬獎,專職有權威,才能延續幕後工作人員的任務與成果。

湯振玲說,如果比照金馬獎花費近五千萬,金鐘獎勢必要自找經費與贊助。然而,礙於「在商言商」,小螢幕電視演員因不如大銀幕具號召力,招商勢必困難。節目冠名及置入性行銷的開放可以解決困境嗎?NCC業已開放非新聞及兒童節目的置入性行銷,但顯然欲振乏力。 照吳宗憲的譏諷是,「台視轉華視,中視轉民視,最後轉到龍山寺」,湯振玲建議,減少電視頻道數量也許是個好辦法。小小的台灣市場有限,若不振作,最後會同樣走上大學過剩而被停辦的命運,非要另闢蹊徑才行。

兩岸風雲

2個市場   10年間互換了位置

台灣製作人是在二十世紀的最後幾年進入大陸,技藝最早呈現在《快樂大本營》、《超級大贏家》裡。之前,大陸觀眾對綜藝節目的理解,大抵就是《正大綜藝》裡的「看世界」,以及「春晚」裡一本正經的歌舞相聲表演。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從《超級女聲》開始,大陸電視人就不再那麼依賴台灣人了,《中國達人秀》更在大陸電視圈掀起了直接和歐美做生意的風潮。《中國好聲音》把這股風潮推向了最高點,「高大上」節目背後,是漂洋過海的歐美技術指導、長達數百頁的「製作聖經」和一整套流水線式的工藝流程。

追溯源頭

何時開始走下坡路?

廣告費是一檔節目火紅程度的直接指標。《龍兄虎弟》最輝煌的時候,曾有廣告商開出過「以一搭十四」的價碼——那時,台灣綜藝節目有一個官方審定的固定價格,大概每十五秒廣告十五萬台幣「搭售」,廣告商要想在收視好的節目插播廣告,必須同時購買其他普通時段的廣告,好的節目一般能做到「以一搭七」—《龍兄虎弟》翻了一倍。此外,節目中放一支MV的價錢:三十秒,收費二十萬台幣。

好景不常,「921」地震發生。這場大災難影響了台灣社會的方方面面。原本一百二十分鐘的黃金時段綜藝節目,預算兩百萬台幣,賑災後變成一百萬。製作人只好想盡辦法簡化節目,把唱歌、跳舞、遊戲、短劇四種形態減為兩種。

到一九九年底,節目的預算再縮水為六十萬台幣。對於電視台來說,既然六十萬也能做,幹嘛還給兩百萬?到最後,就花三十萬台幣做談話節目了。

收視探索

坐在導師椅   金牌製作人取經

就在台灣綜藝走下坡路的同時,《超級大贏家》登陸安徽衛視。節目形態一看就是台灣綜藝的翻版—由明星翻唱老歌的「紅人館」、比拼做遊戲的「超級遊戲王」、明星與普通人互動的「明星零距離」等環節組成,不到半年就穩居全國收視冠軍。

這十年,已經從《超級大贏家》走到《超級女聲》,再到《中國好聲音》,更迭了好幾輪,反觀台灣,半壁江山卻是訪談類節目。

台灣綜藝「教父」王偉忠坐在《中國夢之聲》的導師椅上。這位《康熙來了》的金牌製作人最大目的是「取經」。《我是歌手》二十四軌的收音,把每一個音收下來,再像快速製作唱片一樣播出。《中國夢之聲》一樣,機器多得不像話,一個人的臉,永遠都被記錄下來。

大陸興起的新一撥韓國模式的節目,走的也是戶外遊戲+全明星陣容。在中國,這樣的模式很受廣告商青睞—明星就意味著收視和豐厚的利潤回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