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鋒28 人生教練丁玆摩 志在助人找出生命職志 締造傳奇

楊慧莉 |2015.10.03
9467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圖/取自網路

你熱愛你的工作嗎?還是只把手邊工作當作累積個人資歷的踏板?
是否有真心想做之事卻因礙於主流價值觀而被束之高閣?
本周專題人物丁玆摩多年前瀟灑放棄人云亦云的「好」工作,踏上「全心過活」的旅程。
而今,他不僅找到此生職志,也幫助許多人從引不起生命動力的工作中脫身,找到生命的光源……...

忠於感受

自助助人 創辦傳奇網

史考特.丁玆摩(Scott Dinsmore)大學畢業後,曾希冀某份工作,可惜未能如願,於是跑到西班牙度假,沒想到七個禮拜變成一年,他與人在當地成立了英文教學公司,平時教商業人士英文,周末帶團到摩洛哥和葡萄牙,也因而見識到西班牙人「樂活更甚賺錢」的價值觀。

經巴菲特點醒

後來, 丁玆摩賣掉公司,回到美國另起爐灶,聽從一個朋友「別管你喜不喜歡手邊工作,累積資歷就對了」的建議,加入了一家「財星五百大」公司。一開始,他滿心期待,準備大顯身手,結果兩個月後就發現自己一點也不喜歡這份工作。當他騎虎難下,不知該如何是好時,股神巴菲特的一句話點醒了他:「如果你工作只是為了累積資歷,就猶如把春宵留到老年後再享用。」

兩星期後,丁玆摩離開了那家公司,試著找到自己的人生志業。他成立了專屬的部落格,記錄自己尋找志業的過程。後來,他因心儀某產品和團隊而任職於當時才成立不久的生計醫療公司「BioIQ」,學到一些商業技巧;接著,他又創立了投資合夥公司。

此間,丁玆摩從德勤有限公司(Deloitte)的研究中,發現這世上居然有高達百分之八十的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卻樂在工作,每天活得生氣盎然。

久病便成良醫

丁玆摩想知道這之間的差別,於是他開始訪談這些樂在工作者,且研讀了約三百本工作心理書。他當時的目的只有一個:想藉此找到這一生的職志。

但沒想到,有愈來愈多人開始問他:「你研究生涯規畫這檔事,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可以找你吃午餐聊聊嗎?」有趣的是,找他諮商的人有百分之八十大概都會在兩個月內跟手邊的工作說掰掰。

丁玆摩並非靠著什麼神奇力量讓人改弦易轍,他只是問了當事者一個簡單的關鍵問題:「你為什麼要做你現在的工作?」這些有工作瓶頸的人多半的回答是:「噢,因為有人說我該從事這行。」於是,他明白原來有許多人都在爬著一個不知通往何處的階梯,只因「應觀眾要求」。他覺得這就好比你問某家華爾街銀行的執行長:「你想賺多少?」,而這人卻面帶笑容地回答你:「很簡單,就更多啊。」

「這就是多數人的可悲之處,他們沒把精力花在了解真正對他們重要的事情,卻一味追逐別人認為他們該做、卻未必對他們具有意義的事情。」丁玆摩說。

找到人生志業

然而,丁玆摩的能耐還不只在於助人脫離無趣的工作,他鑽研、記錄這世上許多締造個人傳奇的生命故事,從中發現「熱情過活」的祕訣,以此助人找回生命的動力。而他也愈來愈喜歡這份工作,漸漸將助人「為樂」視為個人成功的基石。

丁玆摩的部落格後來發展成一個助人找到生命熱情的生涯發展平台,變成「活出你的傳奇網」(Live Your Legend),且大受歡迎,證明許多人有此需求。當「傳奇網」運動打動全球五萬人的芳心,丁玆摩聽從父親的智慧之語「專注是世界的鎖匙」,結束手邊投資事業,專注於「傳奇網」的工作,因為他發現助人找到人生志業才是他此生的職志。

智慧分享

三部曲 締造個人傳奇

透過研究,丁玆摩發現熱情過活者,不管從事什麼行業,所做之事必能展現他們的天賦,體現他們原本的樣貌,而且一定遵循「三部曲熱情工作架構」。

首部曲:找到職志

想熱情過活,丁玆摩認為,每個人得先從認識自己做起。首先,你必須發掘個人獨特能力所在,想想哪些事情是你每天醒來後很想做卻不在乎其報酬,做了既讓人心存感激又讓自己歡喜的。

接下來,你得知道自己做任何決定通常會考量什麼,是你所關心的人、家人、健康或個人成就和成功。換言之,即了解個人的價值觀為何。

第三是讓經驗自己說話。 丁玆摩表示,「我們每天都在學習不同的東西,了解自己的好惡以及強項和弱點,若是我們不留心這些經驗學習並加以應用,便枉然。」而他個人就經年累月地常花時間思索這些經驗,除了避免重蹈覆轍,也更認識自己。

比方說,你今天遇到某個啟發你人生的人,讓你忍不住驚呼:「哇,這人好棒,我好想跟他一樣。」丁玆摩認為此時的你,不該只是讚嘆,還應該拿出筆記本,記下這人讓你讚歎的原因,而此人吸引你的特質或許就是你的熱情所在。

丁玆摩表示自己即在「三部曲熱情工作架構」中的第一階段找到人生職志:「啊,『助人熱情過活』就是我想要有所作為之處。」

二部曲:挑戰極限

一旦找到生命志業,丁玆摩認為接下來就是「實踐」的問題。他發現許多人雖心有所屬,卻只停留在「心動而無法行動」之區,可能是因自覺辦不到,或被周遭的人潑冷水。

但實際狀況是,「只要有人辦到了,就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丁玆摩舉世間所有發明以及體力極限挑戰者為例:哪個新發明不是一開始被人嗤之以鼻,視之為無稽?用四分鐘跑出一英里曾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但是當英國賽跑健將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率先達陣後,兩個月後有十六個人陸續打破四分鐘一英里的紀錄。

多年前,丁玆摩還有個刻骨銘心的經驗,讓他體會到讓人卻步的恐懼並非真實存在。當時,他與一行人搭船來到舊金山灣,準備跳船泳渡金山大橋。可能是兒時看過太多次《大白鯊》電影,丁玆摩發現自己有些「恐水症」,而且當天天候不佳,附近水域看起來陰沉可怖,有些擔心會遭鯊魚攻擊。這時,同伴強納森看出他的心思,便上前安慰他說:「萬一真有鯊魚攻擊,有八十個人一起泳渡,鯊魚何苦偏偏找上你?」

聽此同伴一言,丁玆摩放寬心地跳進水裡,跟著大夥兒一起泳渡。而鼓舞他的強納森才十三歲。事實上,他們當天的組員中有六十五位是九到十三歲的少年,甚至有一位男孩還是身障人士。

丁玆摩稍早看到這個坐輪椅的小男孩,但他沒想到這男孩會一起泳渡。因此,丁玆摩相信人不該畫地自限,每個人都該勇於挑戰自己的極限,而讓自己超越極限的最好和最快方法就是「物以類聚」。

三部曲:親近同好

中國有句諺語點出「環境」的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丁玆摩對此也深信不移。他的「傳奇網」曾經乏人問津,但轉移陣地到舊金山後,全然改觀,因為他在此碰到許多同好,這些人都在以不同凡響的創意方式精采過活,如:有個朋友靠著書寫部落格不僅養活一家人,還有閒帶著全家到歐洲度假。

有了這些人精神和實質上的加持,丁玆摩的網站變得更豐富,也更具說服力,半年後社群力就成長十倍,一年後則成長一百六十倍,而今有一百五十八個國家五萬個生命受惠於此網。環境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因此,丁玆摩曾說,「你不需要改變自己的目標,只需改變環境。」而他堅信,這世間雖有許多事是人無法控制的,但「找到職志」、「挑戰極限」和「親近同好」這三件事卻操之在己,只要人人都據此活出生命的熱情,這世界將不同凡響。

不虛此生

朝聞道  夕死可矣

上個月十二日,志在助人熱情過活的丁玆摩在與愛妻雀兒喜(Chelsea Dinsmore)攀登坦尚尼亞的吉力馬札羅山時,不幸被滾落的石頭砸中,命喪他鄉,享年三十三歲。雀兒喜打起精神對媒體表示:「丁玆摩老是說,『我希望此生無怨無悔』,而他確實做到了。他在我倆到過的最美地方離世,他當時很開心,有大自然和我相伴……他的精神將永留世間。」

最好的紀念方式

丁玆摩過世的消息一出,許多朋友紛紛在網頁上表示哀悼,一個曾受惠於丁玆摩的部落客希森(Natalie Sisson)將丁玆摩對她的啟發,化為多條活出個人傳奇的具體方法,鼓勵讀者「有為者亦若是」,以此紀念丁玆摩,列舉其中部分與讀者分享:

1.生命是份禮物,要心存感恩。

2.拿出最棒的自己,這世界會為此感謝你。

3.活到老學到老,充實自我人生。

4.建立熱情社群網絡,相互打氣。

5.換個環境,就能改變世界;多跟「化不可能為可能」的人在一起;少跟老是潑人冷水的人為伍。

6.挑戰極限,看看自己有多少能耐。

7.如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就辭掉吧!改做你所愛。

8.跟每個人學習,每個個體都有可教你之處。

9.做有意義的事,並發揮個人影響力。

10.找出這輩子非做不可之事,然後體現它。

丁玆摩先前曾說,這世上有太多事情不在我們掌控之內,包括被炒魷魚、碰到經濟衰退或遭遇不測等。不幸的是,他果真在人生路上遭遇到不測,但慶幸的是,因有此覺悟,他在有生之年盡情揮灑、熱情過活,也幫助了許多人不再墨守成規、隨波逐流。儘管走得突然,但丁玆摩已締造自己的傳奇, 不虛此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