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人生6 背包客 艾儂&拉哈 打造個性帆布鞋 走出真善美人生

文/楊慧莉 |2015.09.26
1527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可曾覺得人生困頓?兩位原本不相識的年輕人艾儂與拉哈,因尋找人生新方向,分別當起背包客,
相遇於他鄉,從此埋下創業的種子。兩三年後,他們以各自的長才,攜手合作,創立全球鞋履品牌「Bucketfeet」,
把創業者之一艾儂的「課堂塗鴉」嗜好變成千萬美元的好生意。

尋找 心方向

他鄉遇同好 攜手創品牌

艾儂.法爾史登(Aaron Firestein)從小就喜歡藝術,尤其愛畫畫,常在課堂上塗鴉。長大後於就讀奧勒岡大學期間,有一回他趁閒暇空檔逛進校園附近的一家鞋店,看到帆布鞋,突然靈機一動,想在上頭作畫。於是,他心動即馬上行動,之後並把作品po上網,獲得很棒的回應,一個同學甚至表示要掏腰包買。這讓艾儂備受激勵,大膽地穿出自己的作品,結果所到之處引發路人高度的興趣:「這是你自己畫的?我可否也擁有同款設計?但我要不同的顏色。」就這樣,艾儂做起客製化生意,在當時賣出了一百多雙帆布鞋。

遇到未來創業夥伴

後來,艾儂大學畢業,買了一張前往阿根廷的單程機票,想一邊學西語一邊思索人生的下一步。他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參加了一個幫助貧民窟兒童的公益組織「LIFE」,在此他認識了日後的創業夥伴拉哈.雷曼尼(Raaja Nemani)。

來自美國芝加哥的拉哈原本服務於金融界,在零八年金融風暴發生前一個月去職,打算花一年時間當背包客環遊世界。他的第一站正是阿根廷。跟艾儂一樣,他也上西語課,並且在「LIFE」擔任義工。每周三,他們與其他義工陪著當地街童踢足球,之後便到當地小酒店叫杯啤酒談天說地。

幾個月後,艾儂與拉哈漸漸成為朋友,不過卻也到了分別的時候了;拉哈繼續環遊世界,艾儂則續留當地兩年半兼從事攝影工作。共事期間,艾儂能為人客製化帆布鞋的專長已聲名遠播,甚至上了當地的報紙。拉哈對此留下深刻印象。事實上,艾儂還幫他設計了一款帆布鞋,讓他穿著設計鞋款走向全世界時經常引起人們的好奇,想知道背後的故事。

因緣俱足一拍即合

之後,艾儂與拉哈仍保持聯繫,主要是透過臉書了解近況。拉哈於一年旅程結束後重返金融界,落腳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達比。但有個於旅居國外期間所醞釀的想法始終盤旋心中,他想用自己的商業背景和長才開創一個休閒時尚產業。在評估自己的能耐後,他發覺自己需要一個創意夥伴,而艾儂正是不二人選。

二○一○年五月,在阿布達比的拉哈聯繫上遠在布宜諾斯艾莉斯的艾儂,告知對方自己打算辭掉手邊工作,將艾儂客製化帆布鞋的本事打造成一個真正的休閒鞋品牌。說完,沒想到艾儂也興奮地回答他自己也正在想這件事情。於是,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孤注一擲。

他們沿用艾儂先前幫人客製化鞋子時就已使用的產品名稱「Bucketfeet」。這個名稱來自艾儂大學同學給他的不雅綽號「Bucket」(水桶),原本他不甚喜歡,後來他在臉書放自己的客製品時需要一個名稱,幾經思索,就登錄了「Bucketfeet」這個名稱,沒想到大家都覺得它好記。

草創期蒙市場青睞

確定創業後,艾儂和拉哈開始研究製鞋產業,募集創業資金,尋找採購代理和生產據點;從理念到正式推出品牌,兩位創辦人花了約九個月的時間籌備,除了先前所述,還包括建立網站、讓所有的設計元素到位、邀約客座藝術家、贊助某些公益團體等。

儘管「Bucketfeet」一開始是以線上品牌問世,但在草創初期,為了測試市場反應,艾儂曾開著貨車沿路兜售首批兩千雙的商品。結果,有些小型女裝店躍躍欲試,批了部分商品在店家販售。芝加哥的品牌策略公司「聆聽」(Listen)甚至因青睞他們的產品而成為他們早期的投資者。執行長傑夫(Jeff Cantalupo)憶起與兩位年輕創業者的初次邂逅:「第一次見到他們拿著一袋袋原創鞋款兜售時,最開心的是見到他們的事業已超越產品本身,讓人們藉由藝術產生交流。」

塗鴉變成千萬生意

而今,四個年頭過去了,「Bucketfeet」鞋款已出現在全球三十個國家,包括台灣,且不再僅限於線上網購,在布魯明黛百貨公司、諾德斯特龍百貨公司等實體店面也買得到。而Bucketfeet公司在芝加哥和紐約市也有自己的門市。

由於公司目前的收益百分之五十以上來自海外,艾儂表示除了會開發美國境內的其他零售市場,也會持續拓展海外市場。

近來,Bucketfeet公司得到某家產業龍頭一筆為數不小的資金挹注,讓兩位創辦人喜出望外,打算擴充產業品項,將帽子、襪子等配件一併納入。不過,「鞋業」仍是他們未來的主力。而今年的營收,艾儂估計將達一千五百萬美元,這麼一筆龐大金額想必是他這位從小就愛畫畫的塗鴉者當初所始料未及的。

不忘  做公益

結合慈善業 續幫弱勢兒

Bucketfeet去年來台展店時,曾將展售期間收益的百分之五捐贈給「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事實上,打從創業以來,他們始終捐出百分之五的收益給全球弱勢兒。

飲水思源多方行善

艾儂與拉哈飲水思源,想起當初若不是相遇於公益組織,就不會創立全球休閒鞋品牌「Bucketfeet」。因此,「創業不忘做公益」是兩位創業者所堅守的企業精神之一。

由於當時在「LIFE」以深具創意的方式幫助弱勢兒,艾儂與拉哈的企業捐獻對象也鎖定同類型機構。成立數個月後,他們即從谷歌網上找到三家剛成立不久而極需用錢的公益慈善組織。基本上,這些組織的運作方式公開而透明,且旨在以運動、藝術或音樂等創意方式幫助弱勢兒,與品牌「Bucketfeet」的企業文化相得益彰。

除了資助幾家固定的慈善團體,艾儂與拉哈當時還捐鞋,贊助各種非營利活動,並參與了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的賑災活動。

消費者可選擇幫誰

後來,兩位青年創業家還在芝加哥開了一間結合零售店和畫廊空間設計的工作室,可讓他們經年累月與其他組織合辦各種跟兒童有關的活動,當地的兒童醫院就曾來接洽。

儘管艾儂與拉哈於幕後默默行善,但他們並不想專美於前,消費者每買一雙他們的鞋,就可在交易中「選擇」心有所屬的公益慈善團體,做出消費金額百分之五的捐款動作,捐款若是到了他們固定資助的公益慈善團體,每一筆款項的用途都會一覽無遺。

草創之初,兩位創業者就立志未來要壯大自己的品牌,有能力資助更多的公益慈善團體,或是厚植贊助團體的公益實力。而抱此正念,他們果真日益壯大,成為全球知名品牌。


藝術 生活化

造福創意人

促人際交流

艾儂曾表示,主持公益活動中最喜歡的部分就是,看到人們不分年齡或有無藝術背景,全都樂在其中地發揮創意,這也正是他與拉哈始終堅信「藝術是為大眾而生」(Art is For Everyone)的原因。而他們用此理念經營品牌,把藝術變成鞋款設計最重要的一部分,讓「藝術」可隨時穿著走。

創意提案的潛規則

Bucketfeet的網站上有個開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上去提案。提案如獲錄用,變成設計鞋款,提案人可獲得至少兩百五十美元的報酬,之後每賣掉一雙就可分紅一美元,而每款設計限量至少一千雙。拉哈說要賣掉一千雙的額度,機率甚高;言下之意,參與的藝術家每設計一款就至少有一千兩百五十美元的收益;而公司為單品設計付出的最高報酬是兩萬美元,約六十萬台幣。

至於哪些提案可以變成設計款項,Bucketfeet有個內部篩選團隊,而艾儂通常是第一個過濾者,接著會動用更多的眼球……總之,「從理念到商品程序冗長,工作繁複。」艾儂表示。

此外,Bucketfeet的設計提案撿選程序還納入社群網站這一環。理念是,他們把藝術家當作品牌大使,如果一個藝術家的社群網上有兩千名追隨者,以現今已在平台上競逐的一萬兩千名藝術家來算,Bucketfeet藝術網絡裡就有超過兩千四百多萬的追隨者,而粉絲們通常就是最有潛力的買家。

藝術成為分享橋梁

目前,Bucketfeet的藝術網絡有兩萬名藝術家,類別有塗鴉藝術家、平面設計師、織品設計師、畫家等,儘管並非每個藝術創作者的提案都適合變身為鞋款,但艾儂希望Bucketfeet也可同時扮演引介的角色,帶領更多的人直接進到藝創者的網站,欣賞他們那些不容被錯過的好作品。

「藝創者都希望自己的心聲能被聽見,用其創意所製作的產品能讓自己引以為豪,而我們努力成為他們最想合作的對象。」艾儂說。而當消費者買單,就等於分享了藝創者的心思,甚至人生故事。

然而,Bucketfeet不只是藝創者的發聲平台,卻也同時滿足了消費者表現自我的欲望。許多消費者對他們的作品愛不釋「腳」,來函致意:「穿著Bucketfeet品牌走到哪兒都備受恭維,這是他們過去不曾有的經驗。」對此,拉哈表示:「我們的鞋款樣式沒那麼瘋狂,當然可以每天穿,而它們也的確在市場上獨樹一格。」

而打造獨一無二又能讓消費者愛不釋腳的產品絕對是讓兩位創業者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