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裡的閩南語】 「甲」,今作背心

文/陳俊明 |2015.09.04
1588觀看次
字級

「甲」之一字若當作衣裳用辭,自古即為「甲冑」或「鎧甲」之義,是古代軍人作戰時穿著,用以保護胸背的無袖金屬片所編織成的衣(上衣)裳(下裳)。中文最遠古的「甲冑」一詞出現於《尚書.商書.說命中》︰「惟口起羞,惟甲冑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戊省厥躬,王惟戒茲。」此為記錄殷第二十三代君主武丁(西元前1324年至1266年)求才於野得傅說為相,傅說作〈說命〉三篇;引其中「四惟」以為王戒︰號令輕出會引起羞辱,甲冑輕用會引起戰爭,衣服不可輕加非稱職之人,軍事不得委託不適任者。這是距今至少三千三百年前用「甲」字之例了。

而所謂「戰甲」一詞,其最早的出處在《廿六史.元史.第一部.志十五》︰「古戰甲,緣甲。」謂古戰甲是緣由甲字而來。為明初宋濂等編修元史才使用的詞彙(洪武三年即西元1370年)。而如今閩南語沿用「戰甲」,不用「鎧甲」是有其依據的。

戰國時代《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這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此際的「甲」仍作「甲冑」或「鎧甲」解。

以上「甲」字,皆為作戰用以保護身體的穿著。

然而,佛經裡第一次用到「甲」字為衣裳用辭,並非作「戰甲」,而是指「背心」。

東漢安世高翻譯《佛說柰女耆婆經》:「願得王甲藏中新衣未歷軀者與我著之。」此謂耆婆要治療蛇蠆王血氣翻騰五內之重病時,向蛇蠆王要求讓他穿其收藏未曾穿過的背心,才進入內宮施醫。此約為西元165年所譯經典,可見當時已將單一「甲」字作「背心」使用。而此一例子也可能為佛經裡唯一用作「背心」的「甲」字。

因為之後,吳支謙譯《撰集百緣經》:「乃往過去,波羅奈國有王,名曰蓮華,治正天下。人民熾盛,豐樂無極;無諸兵甲,不相征伐」;及至晉竺法護譯《生經》:「菩薩初坐樹下,魔被以鎧甲及諸兵眾,往詣佛所。」等大多數經典出現的單語詞「甲」字,皆作「甲冑」或「鎧甲」義,若以「甲兵」或「兵甲」雙語詞使用即作戰爭的意思。

「甲」字在當今普通話裡完全沒衣裳的意義,只有閩南語仍將「甲」字還作「背心」之用,但口語要說成「甲也」。其國語注音符號是(ㄍㄚ. ㄚ4),國際音標可作(gah. á);至於「戰甲」的注音符號則無法標示,國際音標即須作(chiàn gah.)發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