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放大鏡 回嘉創阮劇團 汪兆謙拉近城鄉

郭士榛 |2015.08.03
2065觀看次
字級
汪兆謙 現任阮劇團團長藝術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國立嘉義高中。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台灣南北間的城鄉差距,促使身為嘉義人的汪兆謙,把台北看見的藝文活動,帶進文化資源相對缺少的嘉義,於是一群在台北學戲劇的嘉義人創立「阮劇團」,決定回家貢獻一己之力,他們給自己的使命,便是「透過戲劇,努力將美好的一切,用更加親近的形式傳遞給大眾」。

「阮劇團」創立於二○○三年,成員皆生長在極具庶民生命力的生活環境中,像是嘉義的工地、養雞場、眷村、鄉野等。汪兆謙表示,十三年前,這群就讀北藝大的同學曾感慨,看場藝文表演,在台北,有公車、捷運可搭,十分便利;在嘉義,則得搭火車到台中,讓這群深愛家鄉的年輕人決定返鄉,深耕地方的文化藝術。

東西方經典

改編台語

回嘉義創「阮劇團」已十三年,每年都會推出代表性公演,以東西方經典題材改編成台語劇,汪兆謙說:「戲劇常演出西方經典劇,對庶民來說是有距離的表演,阮劇團努力將這些經典改編成台語劇,套入台灣風土民情,引起庶民的興趣和共鳴。」

汪兆謙進入戲劇工作純粹是「誤打誤撞」。高中時接觸到戲劇,他的思想和人生觀茅塞頓開,在繁忙課業中發現自己的生活都在為考試而讀書,內心壓抑。直到接觸戲劇課才重拾好奇心,同時發現團隊合作當中人與人相繫的情感,因做出美好的事而覺得快樂。他認為,人生最大的轉變就是讀嘉義高中時,學校獲選為文建會「劇場青少年推廣計畫」的種子學校,要推展劇場概念至各縣市。汪兆謙加入戲劇工作,要了解一齣戲,先要揣摩人的個性和特性,他認為,研究周遭人是重要課題,可以從學習過程中省人自省。

培養青少年

半年課程

成立阮劇團後,汪兆謙決定持續推廣青少年戲劇工作,成立專屬於青少年藝術教育扎根與視野開拓的「草草戲劇節」,在呂毅新老師帶引下,每次進行半年訓練課程,結業時青少年需要交一齣完整售票演出。這種教學方法,讓青少年藉戲劇認識自己。

「阮劇團」十多年來已走遍嘉義偏遠地區,讓藝文表演深入更多角落的「偏鄉演出計畫」。汪兆謙指出,紙風車319和368走遍偏鄉打動了他,因而決定阮劇團要做小紙風車。嘉義有一七○所中小學,就有七十所被政府指定為特偏的小學,阮劇團的「偏鄉演出計畫」進入這些學校的教室,近距離表演給小朋友看,讓小朋友在肢體互動中發揮想像力。

已打開知名度的「阮劇團」,當然會有更遠大的計畫,汪兆謙說,他們想學法國亞維儂藝術節、英國愛丁堡藝術節,每年邀請台北或其他縣市很棒的團隊到嘉義演出,未來將開發戲劇的多元性,讓鄉土的力量變更紮實。

汪兆謙

現任阮劇團團長藝術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國立嘉義高中。

大學時期返鄉創立阮劇團,於嘉義地區進行戲劇創作與教學推廣工作,以「移植西方經典,融合台灣庶民元素」、「提供在地青年成長、拓擴視野」為創作宗旨,推出多齣劇場創作,開辦青少年戲劇《草草戲劇節》,每年春天於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上演。近年開辦《偏鄉演出計畫》,組成服務隊下鄉,演戲給偏鄉小學的學童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