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光身影22 穆斯林青年迪拉克提 矢志對抗仇外情結 保護猶太人

楊慧莉 |2015.08.01
1269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圖/取自網路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由於長期政爭,間接影響雙方所屬族群之間的互動,造成部分猶太人和穆斯林關係緊繃,甚至水火不容,膠著的關係且延燒到中東境外的移民之區。在瑞典,勢力漸趨龐大的穆斯林移民因不滿中東的以色列政策,開始遷怒於當地的猶太人。所幸,有人把族群擺一旁,道義擺中間,挺身而出保護猶太人,不僅如此,並矢志對抗世間各種排他性的「仇外情結」。此人就是穆斯林青年迪拉克提……

1.生命軌跡

從移民之子到人權鬥士

史瓦希.迪拉克提(Siavosh Derakhti, 1991-)出生於瑞典;父母為有土耳其和亞塞拜然血統的伊朗居民,於兩伊戰爭時,舉家移民瑞典。

迪拉克提的父親在家鄉為微生物學家,母親擁有經濟系學士學位,但難民身分讓他們剛落腳於瑞典時沒法找到工作。即便如此,他們甘之如飴,只為了能讓下一代在和平和民主之地長大。

七歲即拔刀相助

然而,瑞典的和平也僅是表象。在迪拉克提一家所居住的第三大城馬爾默市,種族之間涇渭分明,比方說,穆斯林和猶太族裔的孩子平時鮮少互動,一見面,就想鬥毆。迪拉克提七歲時就見識到這種粗暴的互動,只不過他超越本位主義,站在正義的一方。

當時,他有兩個最要好的朋友,一個是猶太人大衛,另一位是羅姆人(俗稱吉普賽人)朱利安諾。儘管猶太人在十九世紀中旬就落腳於馬爾默市,但後來人數驟減,與近年來迅速攀升的穆斯林移民人數相較,已成弱勢。於是,迪拉克提念小學時,就看到穆斯林小孩仗著人多勢眾,老是找大衛的麻煩,不僅辱罵他,還詛咒他進毒氣室。

見此狀的迪拉克提,義憤填膺地扮演起大衛的保鑣;他會叫這些霸凌者閉嘴,不許再口出穢言。如果他們不聽勸阻,繼續找碴,結果就會出現打群架。迪拉克提與好友可不是「弱雞」,幾次交手後,對方就會知難而退,從此再也不敢當著他們的面「反猶太人」。

影響至深的參訪

迪拉克提七歲時的表現,除了受個人正義感驅使,也深受父親個人經歷和教導的影響。後者在伊朗時因屬於少數族群而備受歧視和欺凌;因此,總教導自己的兒子要杜絕「歧視和迫害他人」之惡。

後來,迪拉克提在學校念到二次大戰和猶太人慘遭德國納粹屠殺之事,他問父親那是怎麼一回事,後者二話不說,陪他兩次走訪最知名的納粹集中營,從景物中去想像當時的慘狀。

於是,十三歲時,迪拉克提參訪了德國西北部的貝爾森集中營;十五歲時,又造訪了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兩次集中營之行讓他刻骨銘心,產生深遠影響。

高中時,迪拉克提聽說自己所就讀的學校從不曾邀約大屠殺倖存者到校演講,他便主動邀約了兩位來校與同學分享。不久,他為班上同學安排了一趟奧斯威辛集中營之旅的校外教學,還親自到教育部籌募基金,結果把二十七名絕大部分為穆斯林的同學成功帶往現場。許多同學到了奧斯威辛後,因感受到當地氛圍而不禁潸然淚下。

搭起溝通的橋梁

此後,迪拉克提矢志為馬爾默市的猶太人和穆斯林搭起溝通的橋梁,以解決漸顯的「反猶太主義」問題。二○一○年,還不到二十歲的他成立了「穆斯林青年對抗反猶太主義」組織,藉由全國走透透,到學校、商業團體和公家單位演講,宣揚「眾生平等,同享尊嚴」的理念。

過程中,他一方面更加感到溝通的迫切性,另一方面也發現「反猶太主義」只是冰山的一角,他要對抗的是所有排他性的「仇外情結」。因此,原組織後來更名為「青年對抗反猶太主義和仇外情結」。

三年後,迪拉克提獲得瑞典政府頒發的勞爾.沃倫伯格獎(Raoul Wallenberg Award),肯定他於消弭偏見和仇外情結上所做的努力。此獎以二次大戰期間從集中營中救出數千名猶太人的瑞典外交官勞爾.沃倫伯格命名。頒發此獎的委員會表示:「迪拉克提為世人樹立典範,證實只要透過行動和決心,每個人都可以讓社會變得更好。」

迪拉克提前往斯德哥爾摩受獎時,適逢美國總統歐巴馬造訪當地,後者聽聞他的善行義舉,親自向他致意並給他一個熱情的擁抱,鼓勵他堅持下去。當下,他跟歐巴馬總統承諾:「會繼續為全人類的平權而戰,永不放棄。」

2.打破隔離 教育入手 力促族群交流

近年來,瑞典馬爾默市因仇視少數族群而聲名狼藉,因憎恨而起的暴力犯罪事件與日俱增。有甘比亞裔的父親與一歲半的兒子走在路上,遭到攻擊;猶太社區中心遭到炸彈攻擊,墓地被搗毀,有猶太人的家門上被塗上納粹標記卐。

瑞典「對抗反猶太主義委員會」的會長席柏斯坦(Willy Silberstein)證實:「有許多猶太人已因懼怕和不恥住在一個仇視猶太人的城市而搬離。」對此,迪拉克提表示難以接受:「我視猶太人為自家兄弟姐妹,他們在瑞典應享有同等自由。所有瑞典人都該為猶太人和穆斯林之間的和平而努力;如果我們希望事情有什麼樣的發展,就該親力親為。猶太人有權利自在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我要讓這種事發生。」

見證仇恨的苦果

迪拉克提的組織任務主要在教育年輕人「反猶太主義、種族歧視和仇外心理既邪惡又危險」。他已到全瑞典各地學校演說,為教育者開設研習工作坊,敦促當局安排活動增進族群間的理解。

此外,迪拉克提也與學校和社區團體合作,將十四到二十歲的穆斯林和猶太青少年齊聚一堂,消除歧異,增進彼此了解。他發現許多穆斯林對猶太人的怒意來自於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不公政策。儘管他個人對此政策也不以為然,但他不會是非不分,將責任歸咎於瑞典的猶太人。

有時,迪拉克提會仿照父親的作法,將不同族群的年輕朋友帶到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見證仇恨的苦果。有人到了現場,因感受到悲淒氛圍而當場嚎啕大哭;有人則表示他們對人生的看法從此不同。他覺得最好的生命教育莫過於此。

培養和平生力軍

由於迪拉克提在馬爾默市的族群溝通工作純粹是自發行為,他努力籌錢擔負巡迴全國學校演講的沿途旅費。前年,他獲頒勞爾.沃倫伯格獎,不僅享有莫大的殊榮,也獲得一筆將近五十萬元台幣的獎金。他準備善用這筆「基金」,擴大組織工作。

迪拉克提想訓練一個「使節」兵團,其主要工作在裝備年輕人有能力對抗全瑞典境內的無知和偏執。他深知靠個人力量太過薄弱了:「我要訓練更多的人,希望在學校和其他地方都有一些團體,其成員們能主動出擊對抗仇外主義。每個人都可獨善其身,但想兼善天下得靠群眾力量。」

3.正邪之爭 面對偏激 切莫沉默以對

儘管迪拉克提目前將焦點放在對抗「反猶太主義」,但他深知這只是冰山的一角。有人將「反猶太主義」歸咎於馬爾默市日益增多的穆斯林人口數,但其實有一大部分的穆斯林移民並非反猶太主義的支持者。前任市長在任時還火上加油地聲稱,當地猶太人咎由自取,因為他們沒有讓自己跟以色列政府保持距離。不過,對迪拉克提而言,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仇外症與種族歧視

事實上,不管是人口才一千左右的猶太人或是五萬以上的穆斯林,他們在馬爾默市都屬少數族群。迪拉克提曾語重心長地表示:「我們都來自少數族群,儘管生於斯(瑞典),長於斯,熱愛這裡,但我們覺得並未受到這個國家的接納。我覺得此事態嚴重。」

在多數瑞典人的眼裡,已成瑞典第三大黨的「極右瑞典民主黨」(The Sweden Democrats)骨子裡有著危險的仇外情結。在國會擔任副議長的黨員索德(Björn Söder)曾對馬爾默市的族群衝突發表耐人尋味的評論:「不管是瑞典的猶太人或是穆斯林,再怎麼世俗化,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瑞典人。」言下之意,兩族群間的衝突壓根就不能算是國家問題。

而根據迪拉克提的觀察,其他的政客也同樣打馬虎眼:「一談到馬爾默市的反猶太主義問題,就馬上扯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政爭,又提到其他瑞典團體也同是種族歧視的受害者。」

比極端更危險之事

從不同政客卻同樣漠視「族群衝突」問題的態度,迪拉克提強烈感受到瑞典的仇外心理和種族歧視嚴重,政客們都將之正常化,見怪不怪。他覺得這才是問題所在;因此,不是只有「反猶太主義」,還有「恐伊斯蘭症」、「反吉普賽心理」、「同性戀厭惡症」都須一併對抗。

但,迪拉克提認為,一次對付一個問題更顯效率。而他先從反猶太主義的問題著手,呼籲穆斯林和猶太人應該團結起來,聯合對抗種族歧視和仇外情結,不該再爭論誰才是更大的受害者。

而今,迪拉克提的人權工作已聲名遠播,阻力仍不小,不明就裡的族人視他為叛徒,甚至祭出死亡威脅。但,面對各種蘊含仇恨的偏激想法,迪拉克提深知自己的底線:「是的,的確有各種極端主義大行其道,但這世上最危險之事莫過於『好人沉默以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