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小百科】辨明《華嚴經》與華嚴宗

文/曹郁美 |2015.07.28
1755觀看次
字級

文/曹郁美

《華嚴經》與「華嚴宗」看似一字之差,但大不相同。

所謂「經」指的是佛說法的紀錄,乃西元五百年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化由後人結集而成的古老文獻。換言之,「經」必為佛說,若是後來論師、祖師、學者的著作,在印度名為「論」,在中國名為「疏」或「鈔」或「記」,係經典的注釋書。

例如《華嚴經》為佛說,《華嚴經疏》為唐代華嚴四祖澄觀所作,係詮釋《華嚴經》者;而龍樹的《中論》,則為《般若經》的注釋書;《阿彌陀經疏鈔》,為明代蓮池大師對《阿彌陀經》的研究心得。

然而有一部經例外,它非佛說,為中國人的著作,卻被尊為「經」的地位,乃因世人太崇仰它之故,此即《壇經》,記錄了禪宗六祖惠能的思想教化。

華嚴系列經典自東漢傳入中國譯成中文,四十、六十、八十卷本《華嚴經》陸續問世。到了唐代有一批思想家們因甚喜愛本經而加以註釋、演繹、發揮,不但講經說法,並有一部部著作流通,闡揚經中奧義,逐漸形成宗派,此即華嚴宗的由來。

細數華嚴宗的族譜,在唐代共傳遞了五人。分別是初祖杜順、二祖智儼、三祖法藏、四祖澄觀、五祖宗密,他們皆有師承關係。

再說法藏,他在武則天的扶持下,把華嚴宗帶向輝煌壯大的地位,一生開講《華嚴經》三十餘遍,弘揚本經不遺餘力,是一大功臣。

唐武宗「會昌法難」起,佛教經論幾乎銷毀殆盡,各個宗派受到朝廷打擊逐漸衰落,華嚴宗亦不例外。至宋代雖有子璿重興本宗,但已不若往日盛況。

至此應可明白,《華嚴經》與華嚴宗之不同在於:前者源於印度,經中亞傳入中國;後者則是中國人創立的宗派。而「華嚴思想」一詞則指的是華嚴諸師建構的佛教哲學,例如法界緣起、六相圓融、十玄門、圓融與行布等,其理論的根基自然源於《華嚴經》。

在大陸,歷史上名為「華嚴寺」者甚多,在台灣大約只有台北市的華嚴蓮社以及新北市的大華嚴寺,是致力弘揚華嚴學之佛教團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