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轉型客廳 藏書退居二線

 |2015.06.29
1237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我不在圖書館,就在去圖書館的路上」。這將是台灣二十一世紀圖書館的寫照。「台灣十大非去不可圖書館票選」近日起跑,參選者有的打造劇場、辦烘焙班、有的設「噪音角落」、還有圖書館二十四小時不打烊。圖書館變身「市民大客廳」,各種活動熱鬧上演。

票選由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舉辦,六十八所圖書館參加,獲選者將推薦名列國際圖書館協會的「此生必去的一○○一所圖書館」。

網路崛起,圖書館面臨轉型壓力。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薛理桂指出,十多年前教育部推動「圖書館空間改善計畫」,圖書館從純粹的「圖書館」逐步轉向「公共」空間。各地新成立的圖書館變身複合式文化空間,吸引民眾來此參與各種活動。

圖書館也成為城市的庇護所,東京便有圖書館在熄燈後提供街友留宿。薛理桂表示,他有意推動台灣圖書館在夜晚變身「背包客旅館」。

兩岸小劇場藝術節今年選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圖書館小劇場演出,這是台灣第一座圖書館劇場,頗受好評。主辦單位廣藝基金會行銷主任嚴睿淇表示,台灣缺乏表演場地,若各地圖書館能提供小型劇場空間,有助推展戲劇文化。

在圖書館裡設劇場,不怕吵嗎?薛理桂表示,「保持安靜」已是過時的圖書館守則。隨教育從「個人學習」轉向「群體學習」,圖書館強調「資訊共享空間」,鼓勵學生齊聚討論,台大圖書館率先設置「噪音角落」,歡迎學生到此吵鬧。

當圖書館「讀者」對於使用空間的需求大於閱讀,書只能默默退到遙遠的角落,將空間讓給其他活動。以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為例,其將近五年出版的書放置於地面空間,五年以上的圖書則放到地下室,需要時再調閱。

「台灣圖書館轉型轉太快了,創新的過程丟掉了核心價值」。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憂心,許多縣市把圖書館當成地標建築,只注意建築造型、創新空間,忽略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書。她認為,圖書館轉型應以創新方式鼓勵民眾親近書,「而不是把民眾吸引進圖書館,卻不想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