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多元價值 陶德.羅斯VS.葉丙成

杜晴惠 |2015.05.24
2878觀看次
字級
葉丙成 圖/親子天下提供
陶德.羅斯 圖/親子天下提供

平常的上班日早晨,走進新北市政府,人潮往相同方向移動,電梯忙碌地上上下下,一場「翻轉教育─看見多元學習力」的國際教育論壇在這裡舉行,會場內擠進一千四百多人,連原本準備的媒體席也全部坐滿,觀眾全是老師。

即使戴著同步口譯的耳機,也阻擋不了觀眾聽講的熱情,主講者之一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陶德.羅斯(Todd Rose)一上台開講就先坦白自己曾經討厭上學,而且十八歲就讓女友懷孕,「她是我現在的老婆。」陶德趕緊補充說道,現場觀眾一陣笑聲。

被診斷出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高中被退學、當低薪工讀族卻又讓女友懷孕,倘若生在台灣,這樣的青少年還能繼續學業?父母是否從此放棄孩子繼續求學的可能?站在台上笑起來有點靦腆的羅斯,最後卻成為專門教育與腦神經科學,他主導的「變異性計畫」(Project Variability),透過最新的大腦神經科學,檢視傳統教育系統的不足,鼓吹教育應該更「個人化」與「客製化」。

羅斯認為,教育問題無法解決,癥結不在於政府投入的錢不夠多,或是學校老師不用心,而是在這個講究知識經濟、創新的時代,我們需要跟工業時代不一樣的教學法。

至於老師和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他在現場舉出三個學習方式:一、了解孩子學習取向的長處和短處。二、了解不同的教學、教養情境,會為每個孩子帶來什麼不一樣的反應。好比在經典的棉花糖實驗,除了測試孩子是否能延宕滿足,研究者更看到不信任爸媽的小孩,可以忍受等待的時間最短,僅約三分鐘,但是當大人不會出爾反爾得以被信賴,小孩竟可以忍耐四倍長的時間,等待十二分鐘。三、提供孩子不同的「前進路徑」。一般人以為學得快的人較聰明,但研究卻發現,讓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學,時間花愈久的小孩,其實記得更久更好。

而他個人如何揮別慘遭排擠的噩夢、重拾信心繼續向學?二○一四年他在台灣出版的《翻轉過動人生》中文版,就記載了他的「求學血淚史」。

其中有一段他描述自己為了巧克力棒努力寫詩,老師卻因刻板印象,認為像他這樣的學生不可能寫出一首好詩,「我還是經常想起,如果毒舌先生相信我寫了那首詩,我的中學生活會有怎樣的改善。或許他會鼓勵我拿出更多之前私底下所寫的詩給他看。或許我會開始想當個作家,擺脫闖禍精的角色。」他在書中娓娓道來,令人印象深刻。

好學歷不保證未來

台上另一位主講者是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與羅斯的成長背景完全不同,他是台灣升學主義下的「勝利組」,誠如他在五月出版的書籍《為未來而教》中自述︰「我小學的時候,拚的是全班第一;中學時,拚的是建中、資優班、數學競試;大學時,拚的是系學會會長、書卷獎……」三十五歲以前,自己不斷地追求「標籤」,「悲哀啊!這是一個被標籤桎梏的人生。」

他說,創新代表公司如Google,徵才時不再像以前一樣看成績、學歷;一向以招收世界頂尖人才自詡的哈佛商學院,如今願意接受知名線上課程平台如Coursera所提供的課程證書,做為學生的申請參考,在在顯示好成績、好學歷無法保證孩子的未來,「好學歷頂多可以幫你騙到第一份工作,但進職場或換工作,人家都是看你有什麼能力。」葉丙成說。

他憂心台灣的教育體系無法培育出能面對未來變局的人,「據估計,三十年後石油就快用完了,這些孩子面對的會是前所未有的能源困境,找歷史也沒用,根本沒答案,到時他們該怎麼辦,要如何應變?」他認為要善用新一代養尊處優孩子愛玩的特點,啟發他們的創造力。

「談多元入學,不如談多元價值」,葉丙成說得直接,就像幫助弱勢孩子不一定是幫助他們進入「明星學校」才等於成功,而是鼓勵每個孩子適性發展,找到能投注熱情的所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