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你我他 掙脫原著改編魔咒——談電影《狼圖騰》

文/朱玉昌 |2015.05.16
1161觀看次
字級

文/朱玉昌(元智大學中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一本在華人圖書市場上創造出二千萬冊銷售數字的原著小說,影響力自不在話下,當把小說改拍成電影時,改編者要有無比的能耐與勇氣,接受正反兩面輿論如倒海排山而來。

二○○四年作家姜戎出版了自傳性小說《狼圖騰》,揭開大漠狼群與蒙古部族在草原上相互競逐、相互依存的神奇傳說,以此凸顯人與自然關係,彰露人性面,反芻慣以華夏文明作為中心思想的問題,是作者於文革初期自願「插隊」內蒙的所見所聞。書籍一出版,旋即在華人文學評論圈引起不小爭議,藉由蒙古民族是否存有狼族圖騰的論點衝突,促使幾年間圖書市場不停混雜著正版與盜版書籍的狂銷大戰。

延續圖書市場話題的狂飆,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Jean-Jacques Annaud)毅然將小說翻拍成電影,為降低讀者轉化成觀眾後的負評聲浪,過程中,劇本儘量忠於原著框架,籌攝工程長達七至八年,甚至煞費苦心培訓了一批狼演員,直到影片殺青上映後,那種近乎馬奎斯《預知死亡紀事》般預期評價的正負魔咒卻始終難以掙脫。

其實,原著小說和電影本來就是兩條不同道路的藝術表象,透過文字書寫,與透過視覺傳達,對應讀者和觀影者間本就存在著莫大體驗的落差,因為文字深度與畫面效果,極難放在一個天秤下對等衡量,可惜,極少讀者正視這樣一種差距,當小說影像具體梳理在眼前時,只要與想像不符,隨即給予負評,這也是為什麼電影改編自原著者幾乎遍體鱗傷的原因。

且把原著拋一邊,回歸電影藝術的本身,影片敘事刻意避開原著裡狼群抽象的霸氣與張力,少了曲折情節,多了畫面視覺、聽覺的壯美及感動,將思想升至環保層次,選擇相信蒙古族人內心尊崇的騰格里信仰是潛意識向狼學習、與狼共存的圖騰浮現。

電影最令人讚嘆的是導演操盤畫面說故事的能力,片中「狼馬大戰」以快速運鏡技巧,充分展露狼群睿智機伶、團隊協作的精神;「突襲羊圈」應驗著狼群遭人類侵犯後以牙還牙而陷入復仇的輪迴;「草原逐狼」三十八公里無歇止的追逐,看見人類瘋狂荒蠻的行徑,這些本該不忍卒睹的過程,卻在色彩美學烘托下成為一幕幕腦中定格的精緻影像。

而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恰如其分的配樂,無疑也起到直達觀眾心靈深處的共鳴。或許,從換算成三十五億新台幣票房收入推敲,導演挑戰人性不必一味地跟隨市場流俗、堅持理念的策略是成功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