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茶去 尋找深坑 最後的茶園

文與圖/吳德亮 |2015.04.28
7377觀看次
字級
緊鄰台北市東南方的深坑,曾是台灣有茶以來,北台灣茶葉的主要集散地,與茶葉種植的重要發源地,早在一八九五年就已列入台灣良茶產地之一。早期的發展與茶葉密不可分,今天在深坑各地保留完整的許多閩南式三合院古厝,大多就是經營或種植茶葉致富的先民所留下。圖/吳德亮

文與圖/吳德亮

緊鄰台北市東南方的深坑,曾是台灣有茶以來,北台灣茶葉的主要集散地,與茶葉種植的重要發源地,早在一八九五年就已列入台灣良茶產地之一。早期的發展與茶葉密不可分,今天在深坑各地保留完整的許多閩南式三合院古厝,大多就是經營或種植茶葉致富的先民所留下。

早在一八二○年,就有來自泉州的連井侯攜茶苗到深坑土庫地區種植,比英商杜德來台發展茶業的一八六○年,足足早了四十年之多,如果記載屬實,應可說是台灣北區種茶之始了。不過可以確知的是:台灣茶產業興起後,文山地區茶葉多匯集在深坑,經由淡水河支流景美溪「水路」運往大稻埕。清朝道光以後,更發展出以人工挑運方式,深坑至六張犁之間的陸上「茶路」。至同治年間,台灣茶大量外銷,深坑透過水陸兩線「茶路」將周邊坪林、石碇、汐止、平溪等茶區的茶葉運往艋舺、大稻埕等地輸出海外,牽動了當時北台灣經濟興盛的貿易網絡。今天的深坑老街就是當時粗製茶中心,也是茶掮客收購茶葉的中心,無數茶農、茶商、茶販群集在此進行交易或轉運,造成街市空前的繁榮。

今日已列入國家三級古蹟、坐落深坑萬順寮的「永安居」,就是因茶而富的黃家留下的閩南式三合院古厝,亞字型花紋紅牆後方森然托起的燕尾與馬背令人驚豔。而黃家現存宅第尚包括深坑子的「興順居」、麻竹寮的「福安居」、阿柔洋的「潤德居」;另外還有因拍攝開喜烏龍茶廣告而聲名大噪的陳秋菊古厝「德鄰居」等,當時都可以稱得上是「豪宅」,且都足以見證深坑昔日作為茶葉重鎮的輝煌歷史。

不過,景美溪在二十世紀初日漸淤淺,原有的水運功能終至停擺;加上一九二一年平溪線鐵路開通,一九二四年蘇澳至基隆鐵路又通,深坑的交通地位大受影響。北宜公路通車後,榮景與渥綠茶園更為坪林所取代,深坑竟逐漸沒落,直至近年才因豆腐美食的興起與北二高的通車,而再造觀光與商業新契機。只是昔日茶田遍野的盛況早已消失,茶葉重鎮的光環不再。

深坑還有產茶嗎?今天漫步深坑,除了大大小小的豆腐料理店,與保留五○年代風華的柑仔店、鄉土童玩或民俗藝品店等,構成了深坑老街的璀璨風貌。產茶的記憶卻早已完全消失,遍尋網路也看不到任何深坑茶園的報導。可是深坑鄉農會至今每年都還舉辦優良茶競賽,去年且有百餘參賽,讓我百般不解,下定決心要找到深坑僅存的茶園。

多方打聽尋訪,石碇茶農曾仁宗告訴我說,深坑種茶面積已大幅減少,除了近郊山坡地還有零星的茶園分布,其他幾乎不見任何茶園蹤跡。果然在他的指引下,氣喘吁吁沿著茶路古道行走約四十分鐘,終於在阿柔山炮子崙一帶,找到車輛完全無法進入、只有登山隊才會到訪的林家草厝茶園。七十六歲的女主人說茶園與草屋為林家三兄弟所有,老大已過世,她是高齡八十三歲老二林清裕的太太,還有七十九歲的老三林清豐,小孩多已搬了出去,獨留三老繼續守候山林守著茶。

林老太太說公公從百年前就遷居來此,因此草厝至少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儘管每隔兩、三年就須重鋪茅草,屋頂的茅草還是被青苔染成了一片蓊綠,與斑剝的土埆牆、作為背景的青山共構成了台北近郊難得一見的桃花源景象。近年且有熱心山友幫忙將豬圈翻修為浴室,桶裝瓦斯則是夫妻倆一步一腳印從山下扛上來;日常用水則倚賴桂竹劈半後接水至石臼貯存。

茶園約莫兩分多地,主要種植金萱與青心烏龍,適逢春茶採摘季節,她說近日細雨霏霏,因此主要製作蜜香紅茶,待放晴後採摘的茶菁經萎凋、殺青、揉捻後,不待乾燥就放進冷凍庫作成包種「急凍茶」。至於年產量多寡她並不在乎,反正每季完成的茶品,由於環境無汙染、不施肥又不灑農藥,很快就會被山友們搶購一空,戲稱為「野茶」。

後來又在中華茶聯前會長張貿鴻口中,得知他有位表哥至今在深坑仍保有一片茶園,就在高速公路深坑交流道不遠處的「公館後」,不僅是台北人前往深坑大啖豆腐美食的必經之路,也是前往國道五號的最快捷徑,交通堪稱便捷了。大喜過望之餘,立即要他帶我前往一探究竟。

張貿鴻的表哥叫鄭守雄,擔任深坑區阿柔村村長多年,我經常驅車往來此地,卻從來不曾注意到,大小車輛急馳而過的公路上方,居然還保有五分地的茶園,沿著山坡與竹林、古墓共生。鄭家老厝就在茶園旁,只是歷經多年風雨與不斷翻修,除保留大門的石柱外,外觀看去就像一棟鄉間常見的樓仔厝,七十六歲的鄭守雄至今仍盡心呵護。他說小孩都已成家立業,因此種茶純粹「歡喜做、甘願受」,堅持不噴灑農藥、不施化肥,問他如何防止蟲害?回答居然是「蟲吃剩的我再拿來做茶」。

看他以傳統工序做出的包種茶,條索狀的外觀色澤翠綠,注入沸水後帶著蜜綠的湯色金黃而透亮,一股清揚的香氣立即瀰漫整個室內。有人說文山包種茶有如情竇初開的少女,散發出迷人的淡淡清香,品飲老村長的傳統包種,才真正體會其中的曼妙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