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生命的終極功課:瀟灑走一回的心法祕笈(五)

慧開法師 |2015.04.26
1403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使命副校長)

除了傾聽自己身體內在發出的生命訊息之外,還有觀察身體活動及外在的徵兆,與借助現代醫療科技的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明確地判斷自己或「年邁親人」的「生命賞味期」是否將盡。這當中又可大致分為二種情況:一、罹患癌症等惡疾重症,二、並未罹患癌症惡疾,只是純粹老化,因而引發種種「退化性」疾病,如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等。

第一種情況又可再分為二類:一、如果所罹患的病症是醫學文獻上找不到記載或相關資訊的案例,或是千百萬人當中僅僅只有幾個人不幸罹患過的病例,這叫做「罕見疾病」,醫師當然無法判斷其吉凶變化。二、如果所罹患的癌症是千百萬人都已經得到過的,那麼醫師就可以很明確地判斷,病人在經過手術、化療、放療及電療等種種現代醫療處置之後,其存活率與存活期限是多少。醫師如何能夠判斷?這要拜現代科技與網際網路之賜。

今年有個名詞很夯,叫做「大數據(big data)」,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聽說過?這個「大數據」的概念與生死學與臨終關懷有著密切關聯。如果有某種疾病在全世界七十多億人口當中,罹患的病人只有個位數、百位數或千位數而已,那麼因為醫案病例所累積的「數據量」太少、太小,醫師根本無法據以做臨床的參考及判斷。反之,如果某種疾病在全世界罹患的人數已經有幾百萬、幾千萬、甚至於上億,那麼所累積的「數據量」就夠多、夠大,經過統計、分析、研究之後,可以讓醫師有根有據、很明確地判斷末期絕症病人的存活率與存活期限。

如果病人的存活率夠高而且存活期限夠長,當然不應輕言放棄治療,但是如果存活率趨近於零,再加上存活期限不到一年半載,甚至於僅剩下三、五個月,那麼就要慎重考慮值不值得冒險治療。否則不但病治不好,最後連僅剩餘的一點精神與體力也都消耗殆盡,那就更加無力面對善終與往生的功課了。

以我個人四十多年來的觀察與了解,其實大多數癌症病人並不是死於「癌症」本身,精確一點地說,他們並不是由於所罹患之「癌症」本身的原因直接致死,而是因為大幅地拖過可以善終的最佳時機,再加上現代醫療科技的人為不當干預,導致器官加速衰竭,同時引發種種的「併發症」,讓自身最後僅剩餘的一點精神與體力不斷地消耗殆盡,最後很可能是因為一個小小的感冒、發炎或感染,而兵敗如山倒,有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麥稈。

我的主張是:死亡絕非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的轉換,同時也是往生的契機,極需要有足夠的精神和體力作支撐與啟航;因此,千萬不能無謂地消耗自己的精神與體力在對抗病魔與死神上面,以至於淪落到讓肉體「全面潰敗」的地步,而是要預先設定好往生的目標,盡量保留足夠的精神與體力,一心一意全神貫注在佛號(或自己所信仰的聖靈名號)之上,作為往生佛國淨土(或天堂樂土)之心性動能。

第二種情況表面上看起來相對地單純,即是年邁親人並未罹患癌症或惡疾,只是單純地老化,引發種種「退化性」疾病,或者只是器官或肢體功能嚴重地退化,甚至到無法正常生活的地步,比如說:無法吞嚥、無法進食、無法排便、無法控制排便、跌倒、突然無法站立或無法步行等等,這些都很可能是「生命賞味期」將盡的徵兆,家人必須要「非常、非常、非常」謹慎地面對與處理,否則「一失策成千古恨」,後悔莫及!

各位讀者可千萬不要輕忽或小看「單純地老化」的情況,也千萬不要誤解「器官或肢體喪失功能」的「生命預警」意涵而誤判情勢,將發生這種情況的年邁親人送入急診處然後轉加護病房「大刑伺候」,在我看來,這簡直比「傷口灑鹽」及「火上加油」還要嚴重,不但一條老命救不回來,而且會死得非常悽慘痛苦。

我的主張是:千萬要認真嚴肅地面對「生命賞味期將盡」的現實處境,全家人要形成共識,及早設定生命「停損點」以及「往生的目標」,以極力「求往生」取代「求生」,將「生命的永續經營」從「理念信仰」落實為「實踐行動」。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