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高教國際化的困境

 |2015.04.22
1057觀看次
字級

媒體報導,許多大學開設的「英文專班」已經難以為繼。包括台灣大學,已辦了三屆的英文專班,已悄悄停辦。台大說明理由,指英文專班難以為繼,係因台灣的薪水聘請不到外籍師資。

私校如元智大學、逢甲大學及淡江大學,雖然比較穩健,但一如元智大學所言,英文專班已變成部分私校的辦學門面,及招生賣點,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咬牙投資;以元智大學國企系英文專班為例,要提供額外三成加給給授課教師,算一算一年要多增加七百萬元的支出。

這種現象,其實證明台灣的國際化政策,已經走進死胡同。十幾年來,教育部為了推動國際化,由上而下,不管是在教學卓越計畫、評鑑機制,或是其他各種補助案,都不斷強調國際化的要求,企圖強迫各大學配合政策的推動。

這些政策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外/英語能力作為畢業門檻的設定。因為事涉補助及評鑑過不過,各大學無不勉力配合;但到最後,卻發現是一場鬧劇。以當前學生的程度,少有學生可以通過各校要求的中級英檢;如果是只有初級英檢程度,不必設定為畢業門檻。

其實,這項要求讓大學最無法配合的,是如果絕大多數學生無法通過,最後造成無法畢業,哪一個學校能夠承擔家長的壓力。

另外一個國際化的要求,則為英文專班及英文學程的要求。許多學校為了爭取補助經費,無不努力嘗試開設;但衡諸實情,最後少有能成功者。

英文專班的問題,幾年來,透過大學校長會議,透過不同管道,許多校長都反映這是行不通的政策。之所以行不通,有幾個主要的原因。首先,英文專班要成功,必須要有恰當的師資,恰當的師資,幫然是指外籍師資。以台灣的薪資水準,一如台灣大學碰到的情況,根本很難請得起外籍師資;只好以台灣本土的師資上陣,結果就是學生不斷抱怨,多數教師英文程度難以令人滿意。

其次,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影響授課品質。教育部原來所堅持的全英文授課,後來因為學生水準差異太大,教師為了讓程度低的學生聽得懂,只有讓內容簡單化;這一轉變,對外籍生及程度好的學生來說,又變成食之無味。甚至有不少英文專班課程,變成半中文,半英文,完全四不像。

而經費不足,難以塑造優良的國際學習環境。國際化環境的經營,不離外籍師資的聘請,及外籍生的招攬。但這兩種族群,必須具備充分的辦學經費才有可能。以當前大學學雜費水準及政府經費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要大學配合高成本的國際化的推動,真如緣木求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