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的真義

文/人間社記者許引玉 |2015.04.19
3312觀看次
字級
永本法師 圖/人間社
覺全法師 圖/人間社
覺屏法師 圖/人間社
洪金娥居士 圖/人間社
劉宗澧居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許引玉

「戒不是用來讀誦,是用來實踐的。戒的精神在於止惡行善,饒益有情。」上周福慧家園共修會,由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主持。

「成為一個佛教徒,該如何學習佛陀的智慧?」永本法師說明,自入佛門開始,三皈依就是讓佛子規範自己,在心靈上能夠依止佛陀所說的法。

「戒」由佛陀所制定,目的是讓人身口意清淨,進而成就佛道。戒,是佛教徒的道德規範,也是身心清淨的藥方,持戒能使人產生內在的理性與定力,繼而引發自性的般若智慧。人難免產生貪、瞋、痴、慢、疑等諸煩惱,只要用戒來規範,就能加以制止。

持戒讓人更自由

「我受持五戒,心中就有一把尺。」劉宗澧居士表示,持戒可以讓人「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由慧趣入解脫。」就如同行走、駕車時,須遵守交通規則般,讓我們更安全、順利、快速到達目的地。持戒不用害怕受到約束,反而讓人更自由,他舉一則故事說明,一名闖紅燈的人辯稱:「我有看到紅燈,只是沒看到警察。」意謂學佛的人因受持戒律而能懂得自律,便不需要「警察」時時盯著。他認為,如果大家都持戒,社會一定更加和諧。

守戒即發心承擔

「菩薩戒先從發菩提心入門。」三十年前,洪金娥居士聽聞法師開示,惡果是自己的一舉一動感召而來,因而領悟自己的所作所為,將影響日後的善惡果報,當下發願虔誠拜佛。她見星雲大師帶領弟子致力弘揚人間佛教,體認參與活動就是行菩薩道,於是發心承擔義工及會務,在活動中實踐六度。她表示:「在活動過程中守時、守規矩、達成交辦任務,就是在守戒。」

受戒讓人增智慧

覺全法師表示,皈依三寶是入佛門第一個受的戒:佛是覺性,法是正念,僧是清淨行為。受戒讓人有清淨的心修定,有了定力才會產生智慧。

出家眾受三壇大戒,所受持的戒法為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因此,戒定慧的基礎就是戒律。「吃飯怎會有功德?」覺全法師說明,受戒必須戒貪心、戒瞋恨心、戒貪食。因此在佛門過堂要心念清淨,不貪求色香味俱全。

持戒在生活中

「持戒和日常生活有什麼密不可分的關係?」覺屏法師表示,持戒不外乎是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中實踐。當自己能夠自我約束,清楚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何事、什麼不該做,就是一種持戒的表現。「戒,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內心的自我調伏、自我規範。」他期許眾人受持五戒後,要了解當縵衣穿搭在身上,要提醒自己清楚、明白每一個動作和當下,是否符合持戒的精神,並認知自己所有心念都將扭轉人生的命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