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我倫理系列 社論--自助與天助 虔誠與迷信

 |2015.04.15
1294觀看次
字級

每年的各項升學考試陸續登場,各縣市多有寺廟舉辦升學法會,幫助考生安心面對考試。近年來,考生或家長會到文昌殿放置准考證影本,祈求保佑考上理想學校。因有需求的人多,出現了升學法會。

古來有所謂「臨時抱佛腳」無用的警世之語,今天科學昌明,有校長帶領全體考生去拜文昌君,被批評迷信。但迷信與否不能只看表面,逢年過節討吉利、求平安是人之常情;考生或候選人獲贈包子、粽子,象徵「包中」,其意亦是如此。

對許多人,信仰常開始於一種難以解釋的奇妙又神秘的經驗,捻香、祈禱後,彷彿獲得一股精神力量,期待(或相信)得到庇佑,讀書更有效率,應試不失常,得以完全發揮實力。

信仰有時就是持有一種信念,或相信某些不可見的存在,如多數人「寧可信其有」。信仰雖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捉摸,但據有關調查顯示,四成八的上班族坦承喜歡求神問卜,最常要指點迷津的是工作運、人際關係及姻緣。

耶魯大學學者克里斯蒂安.威曼表示,信仰無法讓你免受理性控制,只是有時它能在理性退去之時,留存及保護那些或歡樂或糟糕的時光。也就是當一名考生灰心喪志時(理性退去時),想起歡樂而恢復信心,並認為挫敗只是對自己的淬煉。

宗教學者索洛韋伊奇克在《猶太法之人》書中寫道,「宗教最好與清晰而有邏輯的認知力量(如科學方法)結合起來,儘管這兩方面有時會發生衝突。」意思是,宗教或許始於超自然、超理性的經驗,但信仰是構築在理性之上的。

宗教是許多人尋求心靈慰藉及精神力量的媒介,生活裡難免遇到難題或重要抉擇,求助於神明,可讓心情穩定,但最終仍要自己努力去做,「自助」才是「天助」的根本之道。

這些經驗並非信仰本身,而是信仰的種子;因為栽下了種子,在我們內心發芽,長出精神的力量。所以,不會有考生在拜完文昌君後就拋開書本,做白日夢等著錄取台大。升學法會是不是迷信,分別就在於此:堅實的信仰是結合科學的理性,而非僥倖的妄想。

多數人一生當中,總有不知所措,難以承受,覺得無能為力的時候;信仰牽涉到你如何應對人生中這些無法掌控的時刻。捻香、祈禱之後,也許能感覺到內心的某個部分,正在堅守一個超越自我的主張,超越日常生活的維度。

不過,宗教、信仰的存在與過程,未必都是這麼正面而無爭議的。校長帶領全體考生去拜拜,無形中的「身教」恐將是迷信多於教育。中年以上的人都曾讀過「國父少年時破除迷信」的課文,而昔日的聯考是窄門,今天的錄取率近百分百,為何反而有升學法會?這也許不是迷信,而是尋求心靈鼓勵,卻對比顯示「今不如昔」,亦即從前的人多求堅毅「自助」,現在則多仰賴「天助」、「他助」。

馬克思認為宗教是鴉片,這是共產主義排斥宗教的根源。踐行信仰是個複雜且艱難的過程。同樣是強烈的神聖感,有些激發了道德及健康生活,有些則走向歧途。伊斯蘭恐怖組織多屬極端教派,虔誠卻迷信,不能代表全體穆斯林。虔誠與迷信容易混淆,「自助」或「天助」靠的是理性。

(系列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