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群我倫理系列 網路傳播與媒體素養

 |2015.04.12
1301觀看次
字級

社論

印尼日惹一名研究生在網路發言稱,「日惹是窮困、愚蠢和未開化的地方。」引發網友憤怒,他觸犯「煽動族群仇恨的罪名。檢方提告,要求法院判處六個月徒刑、十二個月緩刑及一千萬印尼盾罰款。

網路幾已無法與生活切割,網路霸凌因此有較寬的定義。專家強調,網路霸凌指的是透過網路傳播、犯罪,或自認無所謂、無犯意的行為。網路霸凌如同垃圾郵件,強迫收看之外,更有強迫個人自由、自主意願的性質。根據警政署統計,妨害風化、妨害名譽、偽造文書、妨害秘密及個人資料保護法都是網路霸凌行為。

網路方便、匿名,霸凌比真實世界更容易發生。據調查,全球六成二兒童曾有負面的網路使用經驗。兒童學到壞榜樣,老師也遭殃,「網路陷阱」愈來愈常見,學生用各種方式激怒或誘騙老師,等老師受不了壓力而情緒崩潰時,用手機錄下,公布在網路。

據研究,網路成癮者的敵意、妄想意識和精神症狀傾向較高,可能提高攻擊的危險性。而愈想從網路遊戲追求刺激、做出現實生活中不敢做的角色扮演,愈容易網路成癮。

性格障礙學生也容易網路成癮,有自戀、反社會、邊緣性格的人,網癮都超過五成。通常「邊緣性格者」敵意高,內心常感空虛,對自己和未來迷惑。美國有些犯下校園槍擊案的人,也發現這種現象。

美國紐澤西州曾有學生在網路設置投票區,選出「最辣」的女生。學生的投票很快加入負面騷擾意味。該州因此實施嚴格反霸凌法,學生、成人都要接受防霸凌課程。網路管理單位,更全面封鎖、刪除霸凌內容。

網路霸凌比真實世界傳播更快,更普及,如臉書或推特「好友」可能上百個,發出去後,這些「好友」又各自發給上百個「好友」。貼文包括惡意諷刺與施虐的誇張言論,企圖使人陷入沮喪或意在挑釁。真正做到「壞事」傳千里,殺傷力極大。

美國網路霸凌的悲劇常登上新聞頭條,包括惡毒語言、捏造(或暗示)某種不良行為,同儕在社群網站排擠,使許多學生因而自殺。這些作法在真實世界都有,但造成的負面衝擊都沒有如此巨大。

美國賓州大學社會學家帕威爾斯基說,人們對不好的經驗與批評反應比較強烈,而且記得更牢。八卦新聞即是如此,而受害者,誠如哈佛商學院講師波森所說:「我們很容易因為這些事,情感上受到傷害。」

網路心理學家蘇勒說,想扭轉這種負面衝擊,要明白你終究還是主宰,「告訴自己,沒有人可以使你產生任何感覺。」他說,心思可以駕馭,負面評語或許有助於你更了解自己,方法之一是讓批評者成為你的良師。

研究顯示,正面經驗要成為長久記憶,費時較長,面對心理能力較薄弱的人,需要師長、政府的保護,美國有四十四個州在州憲法中制定反霸凌條文。教育與法律都不能忽視「網路媒體素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各種媒體相互聯繫,如傳統媒體與網路消息的相互為用,更需要進行查證,免得不自覺散播霸凌。(系列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