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鋒15 哈佛教授吉爾伯特證實:人類比想像中的更樂觀、更善變

楊慧莉 |2015.04.11
2861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中樂透和經歷人生變故,如果能二擇一,大概沒有人會選後者吧!但你確信前者真的會讓你更幸福?你當下所做的每個決定會影響你未來的樣貌,但你能保證自己始終如一,未來不會對做過的決定後悔?有「快樂教授」之稱的社會心理學家吉爾伯特的研究顛覆一般人對快樂的認知、對自我的見解,進而助你做出明智抉擇、掌握生命的動向。

【學有專精】 開啟新的研究領域

丹尼爾.吉爾伯特(Daniel Gilbert, 1957-)十九歲時,立志當一名科幻作家。為了增強自己的寫作能力,他搭巴士到社區大學,準備報名寫作班,但沒想到報名額滿,只好選讀當時唯一尚有空缺的「心理學入門」班。

意外走進心理學

這別無選擇下的選擇卻讓吉爾伯特念出了興趣,不僅後來進了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心理系,還於一九八五年拿到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並進而成為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在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十年,吉爾伯特專研於「基本歸因謬誤」的心理領域,而對此研究深感滿意。但相較於職場得意,他的生活卻發生一些狀況,在短時間內經歷了一些人生變故。

當時,吉爾伯特的導師和母親相繼過世,婚姻也亮起紅燈,十幾歲的兒子老在學校惹是生非。霎時,他覺得自己的情況糟透了,不過卻也看著自己安然度過危機。

之後,他與一個正遭逢人生困境的朋友聚餐,由感而發地表示:「如果一年前你問我如何處理這一切,那時的我會預測現在的每天早晨都不想起床。」沒想到,朋友點頭如搗蒜地表示:「當面對極大壓力時,我們似乎都錯估了自己的情緒反應。」

暢銷書展現實力

看到自己的表現超乎原先預期,朋友亦深有同感,吉爾伯特很想進一步了解這有趣的現象,不過卻遍尋不著這方面的科學文獻。於是,他和同事威爾森(Tim Wilson)組隊進行研究,看看大部分的人是否也跟他一樣:在預測自己的未來情緒反應時,也是這麼不靈光。結果證實,果真如此!但為什麼會這樣?

於是,吉爾伯特進一步專研,大有斬獲,從此以「預測未來情緒」的研究見長,還出版了一本被譯成二十五種語言的國際暢銷書《快樂為什麼不幸福?》(Stumbling on Happiness,中譯本由時報出版),其中探索了為什麼我們總是錯估自己的未來情緒反應。此書被人力潛能開發專家湯姆.巴特勒-鮑登(Tom Butler-Bowdon)列為五十本心理學經典著作之一,並享有英國皇家學院頒發的「科學圖書獎」殊榮。

不只活躍於學界

而今,吉爾伯特已因教學和研究獲獎無數,包括哈佛大學教學卓越獎、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獎、古根漢獎學金等。二○○八年,他當選象徵學術界最高榮譽的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吉爾伯特的研究曾於各大媒體刊登或報導,包括《今日心理學》、《紐約時報》、《富比士》、《時代》、《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等;尚著有短篇小說,發表於《艾西莫夫科幻雜誌》等刊物。

此外,他也常受邀參加《20/20》、《今日秀》等電台和電視節目,還因擔任在美國公共電視網播出的電視影集《情緒生活》的編劇兼主持人,獲頒數項泰利影視大獎。他目前與妻子住在麻州的劍橋。

【快樂前提】精準預測情緒反應

以專研「人類對未來事件的情緒反應」見稱的吉爾伯特教授,另有「快樂教授」的美譽,因他所專研的領域實際上與快樂本質息息相關。曾有記者詢問此兩者間的關係,他回答:「如果我們不能正確預測出對未來某事的反應,就無法確立現實目標,也不會知道如何落實它們……如果你不能辨別未來哪些情況更優於另一種情況,是很難發現快樂的。」

逆來順受乃天性

不過,吉爾伯特所引領的「快樂」實驗室常觀察到的情況卻是,人們並沒有能力預測什麼事將使自己快樂或不快樂。最顯而易見的是,糟糕的事並非如想像中的那樣具有殺傷力,人們多半會很快地適應。

從實地觀察到實驗室研究,研究團隊都發現,「選舉勝出或落敗,得到或失去伴侶,有無獲得升遷等所產生的影響比預期中的要輕、要弱、時間上也較短,與人們想像的不一樣。」最讓他們跌破眼鏡的是,即便是人生重大創傷對多數人的影響也不超過三個月,對人生的幸福並不構成威脅。為什麼會這樣?

就哲學上而言,人類的韌性十足,多半能熬過重大人生變故或創傷,而平安地重返生活常軌。換句話說,「逆來順受」乃天性。

合成快樂也不賴

但就心理學上來說,吉爾伯特將這種「化險為夷」的情緒反應歸因於人類與生俱來的精神免疫機制,能在「非常」時期重新建構事件,改變想法,讓受創者對自己的生活產生更好的感受。這種經人為介入而獲得的快樂,吉爾伯特稱之為「合成的快樂」,有別於我們得到心理所想要的東西而產生的「自然的快樂」。

一般人認為「合成快樂」不如「自然快樂」,但吉爾伯特的實驗團隊卻證實合成快樂的真實性和持久性跟自然快樂一樣。他們曾印製莫內兩款大同小異的畫作分送給實驗對象,但他們僅能從中挑選一張。十五分鐘,甚至十五天後,實驗對象都被安排重新評估同一組物件,有趣的是,每個人都堅稱「自己擁有的那個比想像中的好,沒選中的那個比較差」。

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情緒反應,吉爾伯特表示,就是一種合成快樂的表現。

少點選擇更快樂

合成快樂的能力,吉爾伯特認為,幾乎人皆有之,只是有高低之別,而這種能力在不能改變的情況下效果最好。舉例而言,約會的對象挖起鼻孔,你可能會敬而遠之,但如果對方是自己的老公,就會選擇視而不見,轉而只看見他其他的優點,讓自己對現實感到滿意。

反之,有「選擇的自由」卻最不利於此能力的發揮。吉爾伯特以一個在哈佛大學做過的實驗為例。他們開了一門黑白攝影課,要求選課學生於課程結束後,從兩張最好的作品中選出一張做為成果照。他們將學生分成兩個實驗對照組,一組有四天的考慮期,有機會改變主意,換回當初沒選的那張照片;另一組從兩張照片中選定一張後,就再也沒機會看到另一張了。結果,前者四天內都忐忑不安,對自己的選擇舉棋不定;後者卻很滿意自己當初的選擇。

犯不著不擇手段

如果精神免疫機制能讓人在遇到壞事時全身而退,那好事或樂事呢?吉爾伯特表示,此機制「一視同仁」,也不會讓人沉浸於美事太久。換句話說,升官發財、中樂透等我們以為會讓生命從此有所不同的美事若真的發生了,也只會讓我們高興一下下,不久我們又會「故態復萌」,回歸平靜。

既然好事或壞事的影響超乎人類原先的預期,是否就沒有好壞之別呢?吉爾伯特表示,當然不是。他認為,人還是可以趨吉避凶,選擇一個較喜歡的狀況,但不管選擇哪種,都不值得因放大自己的渴望或焦慮而在追求目標中,把自己弄得心神不寧,甚至違反道義原則而於事後痛悔不已。

【未來心理】 認知時間的蛻變力

一如好奇於人類為何擁有超強的修復力,吉爾伯特也想知道人類為何總是悔不當初,如:年少時花大錢刺青,多年後花更多的錢除刺青;急著與愛得死去活來的對象結婚,多年後又迫不及待地想跟對方解除婚約……

無法想像的未來

經研究,吉爾伯特發現「時間」是很強大的力量,會持續不斷地改變我們的好惡、重塑我們的價值和改變我們的心性,而且改變速度驚人,但人類卻往往置身於一種錯覺當中:不管身處何種人生階段,都誤以為就在剛剛那一瞬間成為了自己命中注定的樣子,而且這輩子大概已定型。

而人只有在回顧過往時,才會驚覺這些改變。舉例而言,說出目前喜好的年輕人預估十年後還是會「堅持所愛」,年紀稍長的人就會感嘆現在的喜好跟「以前都不一樣了」。之所以如此,吉爾伯特認為,是因「回顧容易,想像難」。

他的研究團隊曾請人預估會願意花多少錢去看目前所愛戀的樂團十年後的演唱會,平均而言,是一二九美元,但這些人卻只願意花八十美元去看十年前喜歡樂團目前的演唱會。這是因為人們知道自己已不再那麼喜歡十年前所迷戀的樂團,卻想像不到未來也會對目前所迷戀的樂團「變心」。

吉爾伯特對此研究的結論是,儘管多數人只會在回顧時發現自己改變許多,卻仍誤認自己終將以「現在」的樣貌老去,但事實是,今天的樣貌終將成為過去,而「善變」才是人類唯一不變的特質。

參考別人的經驗

不管是揭露人類「樂觀」本質或「善變」特質的研究,吉爾伯特都顯示了人類「有限」的眼界,既無法精準預測自己的情緒反應,也難以想像自己未來的樣貌。

儘管如此,吉爾伯特認為這些都無礙於人類追求幸福,因為可以參考別人的經驗,如:「想中樂透的人別閉著眼睛想像那有多美好,張開眼睛看看周遭中獎人的例子吧!也別誤以為自己中獎後會與眾不同,因為碰到情緒之事大家的反應都差不多。」

此外,人類還具有「合成」快樂的本能,就算遭逢逆境,也能逢凶化吉、否極泰來,光是這項科學發現,就能讓人安心而踏實地走在不斷更迭的人生道路上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