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世代交替與世代共存

 |2015.03.31
1397觀看次
字級

日前大陸媒體報導,央視要求主播在年滿五十二歲後,須退居第二線,以符合世代交替及年輕化趨勢。如今高齡化社會來臨,幾歲才是現代意義的「老人」,各國有別,且依行業而異,「老,不休」已成趨勢。

德國BMW汽車二○一一年啟用新廠,工作站採用人體工學,有額外的護背、更好的照明。這座工廠是世界首例,希望留住老員工,並將擴展到各國分公司。

德國認為「薑是老的辣」,英國也打算把「經驗變金磚」,取消各行業強制退休年齡,認為退休與否是個人選擇,不需由法律規定。設於倫敦的《國際助老會》指出,全球人口老化,最好的解決之道是「讓老人繼續留在職場」。

英國曾調查五十歲以上勞工,二成一曾因「年紀太大」遭歧視,理由包括生產力不足、學新技能和適應職場變動的速度慢、體力下降。 但《國際助老會》稱這些「偏見」缺乏數據支持;《紐約人口機構》調查顯示:愈有工作經驗的人,生產能力愈強。

老當益壯者愈來愈多,對個人及社會都造成影響。台灣的大學教授高齡化,年輕教授比例太低,許多國立大學教授退休轉到私大,更卡住年輕博士任教之路。作家劉克襄在〈像我這樣四年級的人〉一文,以自己的小孩月薪兩萬五千元為例,說明年輕人對現實的無力感及茫然,四年級生應該反省。

此文引發「世代衝突與分配正義」熱烈迴響,七、八年級深有感觸,批評三、四年級雖建立穩定制度,卻未與時俱進。「上個世代還在,下個世代又要進來,逼得七、八年級生沒有發展空間」。薪水倒退,物價房價皆漲,更使他們產生世代剝削的焦慮。

但也有企業家表示,三、四年級成長的年代,什麼資源都沒有,事業成就都是要靠自己一點一滴做起來;現在的環境條件太好,年輕人觀念要改變,不能老是指責別人沒有給資源,世界要自己去創造。

傳統「年輕人工作」、「老年人賦閒」的二分法已不適用,看「年齡高低」已變成看「技術有無」。美國六十二到七十四歲擁有專業學位者中,約六成五仍在工作,而較年輕、較無技術者卻從勞動力中脫隊。歐盟情況也類似。

少子化與高齡化並存,是歷史從未有的「世代衝突」。各國政府左支右絀,自己也陷入矛盾中。經濟衰退,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怪老人霸占。各國國家既立法延後退休,又以「讓老人提早退休」做為「給年輕人工作機會」的替代政策。但平均壽命延長,退休福利縮減,子女無力撫養老人,使老人必須工作更久,想「讓位」而不可得。

說七八年級是「草莓」、三四年級是「既得利益」,都是負面指涉,強調不必要的「世代對立」;這其實是「世代轉型」的陣痛。老齡化社會愈來愈成形,意味少子化愈來愈明顯,三四年級到七八年級將須共存,無論少了哪一個年齡層,都將造成社會勞動力不足。

多老才是「老人」,何時該退休,因人因事而異,沒有定於一尊的答案,各國政府要解決「世代平衡」問題,須制訂更周延政策。讓有創意、活力的年輕人及有智慧、經驗的年長者對話合作,讓不同世代共同開創新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