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李光耀的領袖風範

 |2015.03.27
1481觀看次
字級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辭世,全球哀悼,從國際反應,可以看出他受國際領袖尊敬的地位。對於新加坡國民,在痛失國父的哀痛之餘,來自國際的推崇是值得安慰的榮耀。同為亞洲國家,李光耀的治國理念與方式,有太多值得學習之處。

新加坡於一九六五自馬來西亞獨立出來。馬來西亞是多種族、多語系國家,主要包括了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峇峇娘惹及殖民時期留下的英、葡、荷後裔;獨立建國的新加坡也承襲了多元文化的特色。雖然李光耀以「和世界接軌」為出發點,將英語訂為官方語言,但他曾推行華語運動,卻又反對將粵語、閩南語等其它華人方言列入學校課程。這種態度看似矛盾,但李光耀有他的理由。

在一次華語演講中,李光耀說,「學習華語很重要,一個人要知道他的根」。而反對列入課程則是因為「避免因說不同的語言而造成社會撕裂」。這兩個理由,前者說明了他的歷史眼光與深度,後者則呈現了他對社會與人性的洞察。這兩句話聽在台灣人耳中,格外感慨。

台灣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國家認同,在政客惡意操弄下,先是外省與本省的籍貫之別,然後是政治屬性上的藍綠對立。年金改革爭議中,又區分出勞工和軍公教;「太陽花學運」後,則是以世代當標籤。試問,有哪一個國家社會經得起這樣一刀一刀的割裂。民進黨執政時期,雷厲風行的去中國化,意圖斬斷台灣與大陸的血源關係;教育上,推行所謂的鄉土教學,將閩南語列入課程。這種種作法,與李光耀的文化治國理念完全相反。在李光耀治理與影響下,新加坡團結了五十年;相對的,台灣則是紛擾了二十多年。

在政治體制上,李光耀奉行精英獨裁式的強人政治;雖然近年開始有人反對他樹立的強式領導模式,但他畢竟讓新加坡成為小而美,小而強的「城市國家」,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在全球有極高評價。對照之下,台灣擁有高度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但這些「自由」早就泛濫成災,帶給台灣更多的爭議、分裂與沉淪,「濫情而理盲」已成為討論公共議題的模式,正反雙方難有交集共識。

李光耀曾訪台二十五次,是訪問台灣次數最多的外國元首;他把軍人送到台灣訓練;他首開兩岸破冰之門,促成「辜汪會談」。種種都說明了新加坡與台灣情誼深厚。有人質疑,即使如此,新加坡仍未將中華民國列為邦交國。這個質疑是對的。但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這正是李光耀一貫的務實主義之體現。新加坡比台灣還小,有什麼本錢與中國對抗?以小事大需要智慧與勇氣,更要面對現實。

但民進黨執政時期,不斷與中國大陸衝撞,連最大的友邦美國也吃過扁政府的虧。這是既無智慧,也不務實的作法。扁政府的外交部長陳唐山以「鼻屎大」形容新加坡,其見識更是不堪一哂。

李光耀將新加坡建立成亞洲最清廉,最國際化的國家,而「清廉」與「國際化」也正是台灣近年極力追求的目標,但要達標,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