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失去了什麼

 |2015.03.24
1587觀看次
字級

長年在高雄市公園陸橋下經營「十元便當」的莊朱玉女女士,農曆年前以九十六歲高齡辭世。她為了減輕當地工人及生活艱難者的負擔,連續五十多年來,自掏腰包提供十元吃到飽的自助餐。甚至因此賣掉七間房屋,以標會的方式籌菜錢。莊朱女士感人的慈善事蹟,曾在十多年前被電視節目報導,如今她老人家往生,也再次讓人們憶起,原來在我們的周遭,還有這些美好的人與事。

這些年來,愈來愈多人感覺到,台灣社會似乎充滿著暴戾之氣。政治人物從唇槍舌劍到詆譭咒罵,進而使一般民眾也為了不同立場勢同水火。社會新聞經常出現仇殺、情殺、財殺等案件,去年甚至爆發了駭人聽聞的捷運殺人事件。網路上的言語暴力,則不輸現實生活中的刀槍,網軍習於用大量洗版或砲轟圍剿的方式,將對大環境的不滿情緒發洩在單一個人身上;由此而生的恐怖氣氛,更讓許多人乾脆選擇沉默噤聲,以免遭到批鬥。

是否已失去了原有的樸實良善,只剩下妒忌及仇恨。當我們準備如此定論,剛剛去世的莊朱阿嬤,還有登上國際版面的台東愛心菜販陳樹菊,用她們親身的行動,溫和地否定了這個疑問。她們都是台灣社會角落的小人物,卻也是最真實的台灣。這些人自動自發,願意為弱勢者盡一分心力,犧牲自己成就別人,並從其中獲得喜悅。

可惜媒體更愛抓取衝突、血腥、混亂的場面,因為從他們的角度認為,這樣「爆點」大,閱聽大眾才會喜歡。這樣的想法,似乎就像死循環一樣,觀眾一邊批評媒體惡質,一邊又特別愛看這些東西。這就像潘朵拉的盒子打開,掀起了人性底層黑暗的一面,一旦愈掀愈多,終將埋沒美好的一面。台灣社會不缺少良善之心,只是被掩蓋了而已。

在這種文化籠罩下,人們同時也失去了同甘苦,共榮辱的團結感。早年生活清苦的年代,社會遠不如今天五光十色,卻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集體記憶,如少棒隊在日本贏球,家庭即工廠的奮鬥歲月,還有那段「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外交艱難時期。這當中不免有集體意識過盛,壓抑個人自由意志的情況;然而近年來過度強調多元解放的結果,實已造成社會分崩離析,國家觀念渙散。

如此分裂的結果,又進一步使我們失去了競爭力。舉世周知,中國大陸是當前發展最強勁的經濟體,大陸的崛起,很可能是繼十九世紀英國、二十世紀美國崛起後的世界大事。大陸崛起對台灣可能是威脅,也可能是我們市場擴展的機遇。台灣卻因為內在的紛亂分歧,相對大陸已積極主導東亞區域整合,提出猶如戰後馬歇爾計畫的「一帶一路」政策,我們的政治人物未能提出高瞻遠矚的大戰略;許多人才的精力都耗損在短線議題的攻防口水上。

我們的青年失去了方向。當年台灣創造經濟奇蹟,從十大建設,到幾個五年計畫;外交雖然挫折,內政卻一片欣欣向榮。那個年代真正是「壯有所用」,大專院校學生和技職人才各安其位,從中南部到台北打拚的窮小子,也創造出無數個「黑手變頭家」的台灣故事。如今年輕的一代,雖然人人都能上大學,但即便讀到大學的博士,未來仍舊迷茫,這是大批憤怒青年出現的原因。

最美好的年代或許一去不返,或許還有更美好的年代就在將來。不到一年就要選新總統了,在想想台灣能獲得什麼之前,不妨先想我們已失去了什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