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身館】治蕁麻疹 按摩穴位有效

杜博文 |2015.03.05
10600觀看次
字級

文/杜博文

「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病,屬過敏性反應,引起暫時性皮膚紅腫、搔癢、圓形及橢圓形,形狀不規則,以膨疹塊(風團塊)為特徵的血管反應性皮膚病,迅速發生與迅速消退,又稱為風疹。

中醫認為蕁麻疹是風邪引起的疾病,塊狀的疹子就稱為「風疹塊」又稱為癮疹,一至兩星期內消失為急性蕁麻疹,病程超過八周則為慢性蕁麻疹,與個人體質有關。強烈日曬或季節交替症狀易加劇,產生搔癢及外貌改變。

常見的原因如下:

心因性蕁麻疹:壓力大、自律神經失調症、情緒有關。

物理性蕁麻疹:摩擦或擠壓、皮帶、腰帶等束壓處。

寒冷性蕁麻疹:發生於暴露部位,組織胺為介質,引起頭痛、頭暈、低血壓性休克。

藥物引起:抗生素、磺胺劑、阿斯匹靈等西藥。

食物引起:魚、肉、牛乳、蛋、海鮮類蝦蟹、堅果、小麥、巧克力。

接觸性蕁麻疹:化學物質侵入表皮,於接觸部位發生,常伴有氣喘。通常人體對某些物質過敏所致,也就是人體保衛體表正氣不足,加上環境過敏因子,兩者兼具就發作。

調整方法如下:

保持清淡飲食,少喝咖啡、辛辣或油、甜食物。養成運動習慣:慢跑、散步、游泳等,幫助提升免疫力。

充足睡眠,避免壓力或熬夜,維持心情愉快。均衡飲食,避開過敏原及易引起發病的食物、藥物。

禁止用力搔抓,否則使病情加重或留疤。減少吸煙及濃茶,保持大便暢通若已現胸悶、窒息感、氣喘、呼吸不暢須就醫。

可搭配養中藥、針灸、貼耳針肺區、腎上腺、皮質下、神門等,可直接作用於大腦皮質,減輕症狀發生。

常用參考穴位(可每日輕按十分鐘,每日二到三次)

一、合谷

位置: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中點處;功用: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

二、曲池

位置: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功用:疏邪熱,利關節,祛風濕,調氣血。

中醫辨證論治常用方劑:

風熱型:可用消風散加減來去風清熱燥濕;氣血兩虛型:可用八珍湯來補益氣血;血熱型:可用玉女煎加減來清熱滋陰;血瘀型:可用桃紅四物湯或血府逐瘀湯加減來活血化瘀。

(作者為常生中醫診所醫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