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林菩提路 金剛經入門 李利安深入佛教面向

陳瑋全 |2015.03.04
2515觀看次
字級
李利安教授 1961年4月生於陝西省西安市,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中國宗教史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圖/記者邱麗玥

文/記者陳瑋全專題報導 圖/記者邱麗玥

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長李利安教授,研究所主修印度歷史文化,在導師高揚引領下由《金剛經》入門,走向佛教研究,因而發現《金剛經》是現存最早的般若類經典。他專研般若思想與觀音信仰,認為精神的淨化和提昇、靈魂的安頓和解脫,是人人平等,也是最安穩自在,更是終極歸宿。

高中史教科書

佛教印象深刻

李利安最早接觸佛教,是高中時的歷史教科書,書中提到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雕版印刷作品,是唐咸通年間的《金剛經》,這讓他印象特別深刻。後來一九八四年就讀研究所時,主修印度歷史文化,因導師高揚教授的引領,開始走進佛教研究。當時,他在導師家中看到明成祖朱隸集注的《金剛經》,這也成為他第一本研讀的佛經,並由此入門完成碩士論文《金剛經般若思想初探》。李利安說,般若思想是佛教思想理論的基礎,這類經典約占所有漢譯經典的三分之一,足見其在中國的重要地位。

他依據前人研究與新發現的證據,證明《金剛經》是現存最早的般若類經典。一九九二年他出版注釋講解的《白話金剛經》並大量流通,讓許多人因此得窺佛教義理,得到許多讀者迴響與感謝。

觀音走入民間

依因緣啟作用

一九九二年,李利安到南京出差,在街頭書販那裡買到一本名叫《觀音菩薩全書》的小書。內容是由兩種妙善公主故事以及相關的民間傳說及一篇論文編排而成,他對此產生濃厚興趣,因而轉向觀音信仰的研究。

一九九四年,西安臥龍寺的智真法師知道他在作觀音研究,便要他寫《觀音菩薩傳》,並在道場裡流通,獲得許多法師、居士的好評。因此因緣,以觀音信仰研究為方向,寫出《印度觀音信仰的淵源及其向中國的傳播》的博士論文。

李利安從歷史文獻的考證與學理演進的邏輯等角度,分析出觀音信仰源於南印度的海上救難信仰;後來大乘佛教般若思想與淨土信仰出現,觀音信仰與二者結合,影響日趨廣大。七世紀時密教產生,觀音信仰也衍生出千手千眼等異相以及咒語、手印等彼此關聯的法門;觀音信仰也走向民間,出現指點迷津、因果報應、倫理教化等功德。

據他研究,歷史上有六種觀音信仰的型態:即稱名救難、淨土接引、智慧解脫、密儀持咒、解疑釋惑與行善積福,並依據不同因緣在中國社會中發揮其作用。

李利安的碩、博士論文,《金剛經》講無住與超脫,空的哲學為出世提供理論基礎;觀音信仰講面對現實苦難、設法解決,有的哲學則為入世提供理論支撐。智慧、慈悲涵蓋了佛教最核心的思想,這也讓他得以從此深入佛教的各個面向。

信仰激發勇氣

母親影響深厚

李利安表示,受中國文革無神論教育影響,他一開始並不是帶有感情的投入佛教研究。但是研究過程中,發現佛教思想學說非常有價值,也看到許多人因為觀音信仰而激發生命的潛力、勇敢面對和解決困難,而能重塑生活的勇氣;再加上母親也是虔誠佛教信徒,所以他也跟著學到了大悲咒、往生咒、六字大明咒等,這對他也有深厚影響。

人的靈性生命是一種超理性的存在,但卻是生命的永恆歸宿,是來世今生的主線,這種生命現象必須要依靠宗教來體認和完善。在這些不同的人性應對當中,精神的淨化和提升,靈魂的安頓和解脫,既是人人平等的,也是最安穩自在的,更是終極歸宿的,從這意義上來說,他當然也需要宗教信仰。(上)

李利安教授

1961年4月生於陝西省西安市,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中國宗教史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佛教歷史與思想,兼及南亞與中國的宗教文化交往、當代宗教以及宗教學基本理論等。

著有《金剛經般若思想初探》、《世親大師傳》、《阿育王》,《世界十大皇帝》、《古代印度的觀音信仰》、《慈悲喜捨—佛教菩薩觀》等多部著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