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與檯子 華文女作家 嚴歌苓與副刊

文/林黛嫚 |2015.02.26
1589觀看次
字級

編者與作者的關係非常複雜,不是一種狀態,而是會因時因地置換,對於新人作者以及知名度較低的作家,編者是大主編;而站在大作家面前,大主編又成了小編輯,只是,不管是新作者或大作家,一定有他寫作的開始,第一篇作品發表的園地,如果大部分作品是在某家報刊發表、在某家出版社出版,那麼說是某報刊培植某位作家,或某位作家在某報刊崛起,也是很合理的說法。孫如陵主編曾說:「《中央副刊》很少說『培植新作家』這一類話,試想,大專院校的中文系、文藝系都培植不出作家,副刊何能大言不慚地信口開河?」

是啊,我加入副刊編輯行列時,《中央日報》已非第一大報,《中央副刊》也非第一副刊,對在《中副》上發表作品的作家來說,《中副》只是他們寫作歷程的某一階段。那麼以新作《陸犯焉識》再創寫作高峰的嚴歌苓來說,《中央副刊》應該是她寫作歷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吧。

一九九○年代,嚴歌苓離開家鄉中國大陸到了美國,進了哥倫比亞藝術學院研讀寫作課程,為了因應生活開支,除了寫作,她也打工,當過餐廳服務生、做過老人看護,當保母時還被喚為「大陸妹」,這時聽聞台灣報紙副刊的高額稿費,便開始向台灣的副刊投稿。透過同在舊金山的一位大陸學者介紹,〈栗色頭髮〉、〈我不是精靈〉等短篇小說開始在《中副》發表,然後也開始參加「中央日報文學獎」,第一次以〈少女小漁〉得二獎,隔兩年,〈女房東〉就拿下首獎。此後數年間,嚴歌苓以新人之姿,屢獲台灣各大文學獎,包括《中國時報》、《聯合報》文學獎,不管是短篇小說是長篇小說,幾乎都得遍了。拿現在流行的說法,那時的嚴歌苓就是「獎棍子」、「割稻部隊」吧。

在台灣得獎、出書,台灣讀者認識她了,漸漸中國大陸的讀者也知道嚴歌苓了,隨著編寫電影劇本以及作品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嚴歌苓成了「最被期待的華文女作家」。

二○○六年,嚴歌苓隨著外交官夫婿來台任職,雖然因為她在大陸已打開知名度,各種邀約不斷而經常赴北京、上海,待在台北的時間並不多,但我們仍然見了幾次面。第一次歌苓約我到她天母的寓所喝茶,她告訴我,她丈夫因她的軍人身分牽連而失業長達十年,這段期間《中副》不斷採用她的作品,這些稿費支撐他們度過艱難時期。她也曾對訪問她的編輯田新彬這麼說:「台灣是使我成為一個小說家最重要的地方,沒有台灣,就沒有小說家嚴歌苓。」

編者只提供園地,作者要努力綻放自己的光芒,看到在《中副》展開寫作(或成名)之路的作者們,繼續挑戰自己作品的高度,持續發光發熱,那麼這份刊物的生命也就延續下去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