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為善

文/妙勤法師 圖/人間社 |2015.02.15
2377觀看次
字級
與人為善
妙勤法師
與人為善

「與人為善」是基本做人的傳統美德。《尚書》云:「惟德動天」,意謂只有崇高的道德能夠感動天。

諸佛累世來世間度化眾生,教誡「七佛通偈」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更是將善行發展到無執的純善。

清代孩童的啟蒙經典《小學詩》教導:「積德終昌盛,欺心越困窮。」只要多做好事多積德,家道終會昌盛起來;若作違背良心的事,只會愈來愈窮困。

看過一篇文章,讓人了解到日日行善與時時行善的可貴。內容描述宋徽宗大觀年間,有位書生在京師的鞋店,看見一雙很像他父親入殮時穿的鞋靴,便詢問店的主人,店主回答:「昨天有位官人路過此地,拿這雙鞋子來修理,不久應當會來索取!」

那位書生站著等待,果然過了不久,有一個人騎馬來了,將鞋靴取走,他一看,不正是他父親?他急忙追出去喊著:「爸爸!您怎麼忍得下心,不講一句話來教我呢?」他父親回頭說:「你做人應當學葛繁!」書生問:「葛繁是什麼人呢?」

他父親回答:「葛先生是鎮江的太守,連陰間都設立他的像,焚香禮拜!」說完就不見了。書生因此到鎮江拜訪葛繁,把發生的事情如實告知,並且問:「您平生修什麼善呢?連我父親都要我來請教您?」葛繁回答:「我不過盡力去做罷了,每天四、五件甚至一、二十件,迄今四十年未曾懈怠。」

書生又問:「如何行善呢?」

葛繁指著椅子間的腳踏墊說:「它若沒有擺正,會讓人腳不方便放,我就將它弄正。如果別人口渴,就倒一杯水給他,這些都是對人有益的事情。幾乎任何小小的語言動作,都可以利益別人。從卿相到乞丐都可以做,但要持之以恆,才能生大利益。」後來葛繁長壽以終,並且端坐逝世,後世子孫富貴不絕。

古代的人之所以行善,並不是為了謀求好的名聲,也不是為了迎合別人,而是發自內心的意願,認為這是做人的本分。因此,無論處順境或逆境,都不會減損自己的德行,自始至終都是一樣,上則合乎天意,下則合乎人道,所以眾人尊敬,名聲自然顯揚,光榮利祿自然來到。

現代人不肯行善,不是藉口財力不足,便是推託時間和環境有所不便,哪裡知道時時有善心可發,處處有善事可做。

記得有次出門辦事,突然想起一件緊急事情,身邊又沒帶手機,看見路旁有一家麵店,便進去向他借電話,本以為這是件很容易答應的事,不料老闆竟然搖頭說:「不方便。」只好繼續往前走,硬著頭皮向路人借手機,也不敢抱太大希望,沒想到她立刻掏出手機說:「沒問題,師父,我是佛光人。」當下非常感動。在佛光山出家多年,在周遭的場域,常常都是熱心助人的佛光人,鮮少被拒絕;那日有此境遇,深深感受教育的重要,更發願要好好將所學的佛法,跟信徒分享。

一日走在金佛殿,迎面走來兩位信徒,左前方的信徒氣質高雅如貴婦,右前方的信徒不施半點脂粉,如普通歐巴桑,但她們同時都發心做義工,頓時覺得身為佛光人,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不論貧富貴賤,在佛光山一律平等。

世間的富貴、長壽、平安等福源,都由善心而生,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早已經過無數人共同見證。星雲大師的《佛光菜根譚》說:「心好命又好,榮華富貴早;心好命不好,一生能溫飽;命好心不好,前程不能保;心命都不好,窮苦直到老。」

人的一生,想要榮華富貴,最基本要心存善念、多加行善,才能積累福報。很多聖哲先賢,不僅現身說法教導子孫「善有善報」,更不厭其煩囑咐子孫行善積德。法的流轉,是宇宙安定的力量,希望大家行善如大海,不擇小善,為社會帶來更多溫馨感人的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