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林菩提路 發心復興佛教 程恭讓研究動力

陳瑋全 |2015.01.21
1876觀看次
字級
程恭讓教授 圖/記者邱麗玥

文/記者陳瑋全專題報導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程恭讓教授,早年因閱讀《釋迦牟尼佛傳》而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接心。就讀碩博士期間,先後參與《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白話版》和《法藏文庫中國佛教學術論典》等工作而與佛光山結下深厚因緣。現在擔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協助推動人間佛教的研究工作與學術交流。對他來說,佛教信仰的復興,不僅是他個人的信念與研究佛教的動力,更是中華文化今後應該注意的方向。

兩岸佛教文化

和平交流願心

程恭讓回顧與星雲大師、佛光山的因緣,始於八○年代初期就讀高中時,即曾閱讀星雲大師所寫的《釋迦牟尼佛傳》,驚歎大師在文學上的造詣。一九九○年程恭讓在南京大學就讀哲學研究所期間,參與賴永海教授主持的《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白話版》,負責《金剛經》、《心經》與《解深密經》的注譯工作,對於人間佛教的大眾化理念,及星雲大師溝通兩岸佛教文化的情懷,有了初步了解。

一九九九年滿耕法師在北京大學攻讀哲學碩士時,受星雲大師委託,請程恭讓主持《法藏文庫中國佛教學術論典》,當時他負責大陸地區的學術論文集結,他還記得曾經問大師:「為何要集結兩岸佛教論文?」大師簡潔的回答說:「為兩岸好。」讓他相當感動。在長期與星雲大師的互動下,人間佛教對文教的重視、入世的情懷,以及溝通兩岸、和平交流的願心願力,程恭讓有更多直接、深切的體會。

近幾年,佛光山成立人間佛教研究院,程恭讓受邀擔任主任一職,從學術上協助推動人間佛教研究與學術交流,在宜興大覺寺主辦兩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以及參與籌辦佛光山的兩屆人間佛教座談會等,與佛光山有相當深厚的因緣。

自學梵文藏語

探究原始佛典

程恭讓主持《法藏文庫》結集工作的過程中,他感受到自己佛學基礎性領域薄弱,希望能夠在研究上有所突破。因此他的研究走入第二個階段,從二○○○年開始學習梵文、藏文,並用十多年時間自學梵文原典。

他表示,佛教由印度傳來中國,經過很多翻譯與釋義,從學者角度來看,研究佛教義理必須讀懂原典,這是他對自我的期許。他開始學習梵文時,梵文本的《維摩經》於二○○四年由日本學者校勘、出版,程恭讓是華語佛學研究界最早關注與投入研究的學者。

二○一○年程恭讓在玄奘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時,發表〈維摩經方便品與人間佛教思想研究〉,是他自己在此一階段梵文原典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肯定信仰功能

安定社會力量

程恭讓表示,現在中國社會的經濟發展舉世驚歎,卻面臨許多問題如環境惡化、人心道德淪喪、社會風氣奢靡等。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中國面臨新的文化適應,人們不僅要解決溫飽,還要過得幸福、富足,同時也需要將過程中的負面問題進行改革與轉變。

信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人心有了信仰才會追求真善美,才會有安寧,社會才可能穩定,文化才有持續的創造力,所以他服膺星雲大師所說的「有佛法就有辦法」。程恭讓深信,在中國文化今後繼續發展的道路中,佛教信仰的復興,將會起非常大的作用。(中)

安徽青陽縣人,蕪湖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畢業,南京大學哲學所碩士,北京大學哲學所博士,曾任中學教師三年,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政法學院副院長,現任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與南京古雞鳴寺梵語佛典研究中心主任,致力於兩岸佛教文化交流與推廣人間佛教研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