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作家 邁向有光的路程 與楊錦郁談新作《好時光》 上

文與圖/莊怡文 |2014.12.18
2361觀看次
字級
她說,持續學習與轉化,每一天,都將會是美好的一天。圖/莊怡文
「三光」之書:《遠方有光》、《穿過一樹的夜光》、《好時光》,對作家而言,其實是一個生命成長的歷程。圖/莊怡文

文與圖/莊怡文

成書之初:都是生活

《好時光》的封面設計相當俐落簡潔,一問之下才曉得,封面的設計概念正是「極簡、禪風」,主要以生活物件作為設計元素,輔以支撐生活物件的框架,造成虛與實的交錯,而這一切也就交錯成了一段段的好時光。

翻開封面,書中各分輯的設計,亦具有巧思。全書始於「賞味」這一輯,此輯主要想以飲食作為導引,娓娓道出周遭的人物與故事。譬如〈在家吃飯〉,寫的是小孩成長的過程;〈賣菜阿秀和她丈夫〉,寫的是賣菜阿秀夫婦純樸的故事;〈水果情〉,寫的是每一位贈送水果的人與彼此間的感情;〈麥當勞叔叔〉,寫的是時間的流逝。第二輯「iPhone教我的事」的重點在於,分享自己於生活中學習而成長的故事。〈忘不了〉、〈iPhone教我的事〉都在處理記憶問題;作家自言自己是一個都市小孩,欠缺大自然經驗,因此也一直在學習與大自然相處、互動,故在〈微小的愛〉、〈我的貓狗情結〉中即處理了自己與動植物間的情感。

接著,在第三輯「美好的一天」中,延續第二輯不斷於生活中學習的概念,人若能持續學習與轉化,就能感受到美好的生活,每一天,都將會是美好的一天。最後在「打開心內的門窗」這一輯裡,是想提醒人們,當自己已身在美好生活中時,其實前方還有更廣闊的美景可去追尋,更應該打開心內的門窗。

風景,記憶:

是生活,也是修行

在〈數日子〉中,楊錦郁談到生活過得忙碌匆促,月曆上總記滿待辦事項,直到一年將盡,才發現月曆的背後,藏有許多被自己忽略的美麗風景圖。談及此,她認為一個人是否錯過某些人生風景,其實自己並不曉得,而這就是她之所以想再去讀書進修的原因--想閱覽更多風景。所以,錯過風景與否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願不願意讓自己去看更多的風景。相較於當下與未來的風景,對於過往,楊錦郁記性極佳,她常覺得自己讀書時就像是一台影印機,但先生卻完全相反。以前的她會因記性好而感到自豪,直到讀了《勝王瑜伽經》,書裡說,「記憶會讓人昏沉,因為你抱持著太多的過往」,她才曉得,原來有些記憶應該要放。

在日常生活中,楊錦郁相當喜愛下廚,尤其在撰寫博士論文時,下廚時能讓高速運轉的腦袋放空,並只專注在眼前的廚事上。自二十幾歲就接觸瑜伽的她,閒暇時亦會練習瑜伽,訓練肢體,練習的最高層次就是要讓身體進入「定」的狀態,任何動作都是為了打開身體的糾結,放下束縛,洞見自我。下廚得以放空,瑜伽則能進一步達到「定」的狀態,兩者都可算是生活中的修行。

光芒的路程

「三光」之書(《遠方有光》、《穿過一樹的夜光》、《好時光》)對她而言,其實是一個生命成長的歷程,距離第一本著作《記憶雪花》已過了十五年,很巧合地,「三光」之書恰好都由九歌出版。

最初,始於《遠方有光》,對當時的她來說,光在遠方,她在此書中談及了許多與女性自我意識與家族分崩離析的相關問題。當時書寫時,她剛從家庭走入副刊工作,能力備受挑戰,隱隱感受到這個社會對於女性有著差別對待;此外,還有一些有關情感、婚姻生活的心情,也在此書中展現。楊錦郁主要是以女性的立場去思考這些問題,面對婚姻、面對自我角色的轉變,都需要調適,尤其是職業婦女,職業婦女所承擔的責任並不輕。因此,席慕蓉在為她寫序時說道,「我從錦郁的文字中感受到的是極深極深的寂寞。這寂寞盤根錯節,不時在行間若隱若現,並不因為生活表象的多采多姿而稍有消溶。」

到了《穿過一樹的夜光》,她著手處理彰化家族的故事。楊錦郁是個在城市長大的孩子,她所生長的彰化小西巷,可算是過去中部最大的成衣製造所在,也是彰化商業樞紐。她生長在五代同堂的大家庭裡,這在同輩中是少見的。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家中同時有著三十幾人共同生活,這樣多元的人情世故經驗,豐富了自身的散文書寫。

家中人丁多,幾乎各類人、各種故事都存在著,像是好賭的、喜歡跳舞的、車禍死亡、自戕的、綁小腳的曾祖母等。除了家中有著三十幾個人生外,由於小西巷是個巷子,所以左鄰右舍的故事也常有聽聞。譬如小時候,隔壁鄰居的太太經營成衣事業,有一天,縫衣服不小心被針戳到手,結果破傷風,就走了。在那個年代,會因破傷風而過世的狀況非常少。而她就在這樣複雜而多元的環境中長大。

由《穿過一樹的夜光》到《向太陽說謝謝》,由於年齡增長、再返學校學習、又已出版了幾本書,對於情緒的處理已更成熟,以至於能更正向地去面對生活。楊錦郁自言在這時期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像是瑜伽老師,帶著她一起閱讀瑜伽經典;又因工作與生活的關係,和很多師父結緣,領著她走上學佛之路。從瑜伽到向佛、又加上進入博士班再進修,這讓她能更成熟地面對人生的不如意,因此,這時許多人已難相信她過去曾是一個悲觀的人。她在人群裡很活潑,自小就常被推舉為康樂股長,但離開人群後,本然的自我卻是非常安靜的。她其實不太喜歡過於喧譁的場合,但又能夠自由自在地穿梭於那樣的場合,那是由於成長經驗與環境所致。

楊錦郁認為,「三光」之書與《向太陽說謝謝》其實可說是一種意象:一開始,遠方有光;後來,穿過月光,朝向太陽;接著,溫暖乍現;最後,進而去追尋自己的好時光。「好時光」的書名是她當初在《人間福報.副刊》專欄的欄名,她恰好在默默之中,完成三光之書,這不是刻意,是一個巧合。然而,所有的巧合,可能也不一定只是一個巧合,萬事一定會有它的因和緣,而萬物俱足,則成就了《好時光》。(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