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五育與「食育」並進

 |2014.12.17
1489觀看次
字級

英國為幫助學生認識食物與營養成分,今年九月新學期起安排烹飪課,五到十四歲學童必須下廚做菜,學習食品科學、營養成分。課程不限英國食譜,也有外國飲食介紹,告訴學生這些食品的來源及富含的營養成分。

有了這個訓練,學童可獲得重要的生活技能,也有助未來從事食品及餐飲業之經營。英國並計畫自二○一六年起,精簡家庭經濟、食品科技與設計,餐飲與外膾等課程,二○一八年舉辦第一次考試。

台灣有媒體舉辦「二○一四代表字大選」,「黑」字奪冠。「黑」代表黑心油、黑心企業、黑心政客,反映民眾鬱悶躁動的心理;因其影響全體國民生活最鉅。

日本二○○二年也頻頻發生食品產地造假等問題,政府成立「食育調查會」,希望消除消費者不安。二○○五年通過《食育基本法》,將食育定位為生存的基本知識。

日本不像台灣是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進,早在一八九六年作家石塚左玄在著作中就提出「食育」新詞,一九○三年《報知新聞社》總編輯村井弦齋更指出,孩童的德育、智育、體育、食育當中,以食育最重要。

日本人原就重視料理,受食育一詞推廣,電視多料理節目,廚師被視為偶像。各地高中生還有「食育王錦標賽」、「美食甲子園」等比賽,全國通過初賽的十校進行食育知識及技能比賽。官網標榜:「體育好、讀書好、興趣好,想努力做事,健康飲食最重要。」

日本學校實施營養午餐制,今年滿六十周年。二○○五年《食育基本法》成立營養師制度;二○○九年修改《學校營養午餐法》,食育成為實施營養午餐要達到的目標之一。

美國更強化「從農場到學校」的食育。漢堡、披薩、炸雞、薯條、可樂等受孩子歡迎的食品,就連在公立學校的午餐菜單裡都有。面對兒童肥胖症流行,愈來愈多專家學者倡議從飲食著手,消弭肥胖症,增進身體健康。

「從農場到學校」第一步驟,是討論使用哪些食材,及食材從何而來,是否新鮮。二○一○年,國會將每年十月訂為「全美從農場到學校之月」。二○一一到二○一二學年度,全美共有四萬多所公立學校推行,涵蓋多達兩千三百萬名學生。高達三成的學區讓學齡前兒童開始接觸「從農場到學校」活動,從小灌輸健康的飲食概念。

所謂「在地的食物」,要先定義什麼距離的範圍屬於「本地的」。兩成六學區認為,凡是本州農場生產的都是;一成三學區認為,開車距離不超過一百六十公里才算「在地的」。約有三成一的學校在校內開闢菜園,專門種植給學童們吃的蔬果。

國外經驗值得台灣參考,但台灣「東施效顰」常走調。家長必先問,增加烹飪課,會不會加重學習壓力?若要考試,會不會增加一個科目要補習?我們建議台灣不要考試,只要在目前相關科目加入食育即可,但不能當「營養學分」,或挪去上理化數學課。

日本作法較適合台灣,目前針對高職餐飲科有舉辦料理比賽,一般國中、高中生也可試辦。但會下廚,不表示懂得食品科學、營養成分,台灣應著重於此,懂得如何避免買到黑心食品,並能由而促進健康更重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