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尖兵5 世界公民寇亨把垃圾變能源

楊慧莉 |2014.12.13
1770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生活中,從燒開水、煮食物到生產電力,全都仰賴能源。傳統上,人們從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汲取能源。然而,這種地球資源除了不具環保概念,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對於窮人而言,更是一種奢求。科學人寇亨在走遍天下沿路取經後,不僅找到可用的替代能源,為人類闢出一條永續發展的道路,他沿途助人並成人之美的行徑,還讓人瞥見一個可望打破各種藩籬、更臻美好的和平世界。

生命軌跡
從前衛教師到替代能源推手

湯瑪斯.寇亨(Thomas H. Culhane)出生於美國。他父親為愛爾蘭裔的美國記者,因書寫一篇學生表演的評論採訪了當時擔綱演出的伊拉克裔母親而結下姻緣,生下了他和弟弟邁可。儘管因父親後來任職於《紐約周刊》,寇亨主要成長於紐約市,但他有多次造訪歐洲和中東地區的經驗,全球視野應運而生。

大學時,寇亨念哈佛大學生物人類學系,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拿到學士學位後,便到南加州的傑佛遜高中教科學。

強調自主式學習

寇亨的授課方式很另類。他會請學生合力把教室改造成各種樣式,像是把不用的大型垃圾車搬進校園,把教室變成垃圾車劇場,或把大型置物櫃改造成電腦房,甚至來上一段「科學性」的說唱表演。

寇亨的課有主題,但如果你突然闖進他的教室,從學生的各種表現,你可能看不出寇亨在教什麼,因為有人在聊天、有人在睡覺,還有人圍成一團畫出氣墊船的藍圖。而這正是一堂打造氣墊船的課程。

寇亨的教育方式是創造有利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如果學生壓根沒興趣,他不會勉強。而那些已投入藍圖製作的學生事先都有做物理功課。

雨林文化的啟發

除了及早擁有世界觀,寇亨年輕時的潛水嗜好將他帶進自然領域,讓他愛上叢林和珊瑚礁。教了四年書後,他申請到洛克斐勒學人獎助,前往婆羅洲研究雨林和人猿一年,之後曾任科普作家,又到瓜地馬拉的叢林村落學習農業森林學。

在婆羅洲和瓜地馬拉從事雨林生態的田野調查期間,寇亨見識到一種善用環境資源以求生和發展的文化類型,啟發他「重新思索城市生活」,將所學到的生態原則運用到都市裡。

這段經歷開啟他對都市計畫和永續能源開發的研究興趣。畢竟,「我們是個從煮開水(heat water)開啟每天生活的物種,否則就猶如活在『水深火熱』(hot water)之中。」寇亨幽默地說。

深入開羅貧民窟

後來,寇亨聽說許多窮困社區靠著燃燒塑膠製品和煤油(兩者皆會製造毒氣)燒開水或煮食物。他能理解窮人的變通之道,但這種方法僅適用於短期生存,卻非長遠之計。

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寇亨和妻子搬到埃及開羅的貧民窟,親自體驗其不便。在那裡,他藉由當地技工的協助建造了自己的水塔和太陽能熱水器。個人基本需求滿足後,他開始教導當地貧困社區如何為自己的房子打造太陽能熱水器。幸運的是,他獲得美國國際開發機構的補助獎金,得以雇用人手,訓練他們合力為當地的回教和基督教社區蓋了三十五個太陽能熱水系統。

有了此成功經驗,寇亨之後成立了一個連結不同社區力量克服環境困境的非政府組織「Solar C3ITIES Solutions」,專門提供貧困社區民眾素材和訓練,幫助他們在自家建造乾淨的永續能源。

新能源造福貧民

不過,事情並非一帆風順。寇亨很快就發現開羅的許多房子都背光,於是只好另謀其他永續能源,並謹記「絕不製造垃圾」的回收原則。

巧的是,這時,他剛好認識了開羅一群專靠撿拾垃圾維生的居民(亦稱「札巴林」),他們多半為基督徒,在以回教為主的埃及國度屬於少數族群。這群人善用手邊資源,即使是多數人視為無用的廢棄物,他們也能找到用處,這點啟發寇亨,想要發展一種能將有機廢料轉化為永續能源的科技。

後來,他到印度,從卡夫博士(Dr. Anand Karve)研發的沼氣系統中得到靈感,讓他於二○○九年成功研發出一種生物分解機。這種機器可把人類排泄物和丟掉的食物轉化成沼氣,用來燒開水、煮東西和發電,不僅如此,還可製作全球少見、富含氮氣的肥料,讓沙漠開出美麗花朵。

不過,最重要的是,這種新式能源至今已透過寇亨在全球多處落後貧困之區陸續建造的「從廚餘變煮食用瓦斯」的沼氣系統,造福許多人。

期間,寇亨還完成了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城市規畫師博士班學業,拿到博士學位。目前,他是《國家地理》雜誌探險計畫的成員,紐約仁慈學院的客座教授;與家人住在德國,因工作之故經常往返於美國、中東等地區,成了新式遊牧人。

永續信念
善用資源 人人同享富足

而今,寇亨是全球沼氣研發領域的先鋒。他在某些據點開設了工作坊,教導民眾自製能源。於是,來參加的民眾會看到桌上擺放了食物研磨機、幾個十加侖的桶子、可彎曲的塑膠管等道具,以及寇亨站在桌前,熱情而信誓旦旦地向參學者保證用這些道具,就能在家將前一晚的廚餘變成無環境汙染的沼氣能源烹煮食物。

食物研磨機立大功

沼氣能源的好處不僅可用作燃料,還可發電,啟動各種家電,這點讓寇亨興奮不已。至於分解機能製作「肥料」,寇亨將此歸功於食物研磨機。

寇亨認為,「食物研磨機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生物科技發明」,因為這種機器分解纖維,製造更多的界面餵養微小細菌和古菌,而單一細胞、有別於一般細菌的古菌能吃掉丟掉的食物,生產出可用作燃料的沼氣,整個過程厭氧、少氧,因而無臭,不致吸引蒼蠅和寄生蟲,堪稱安全衛生。由於食物研磨機亦耗電,寇亨與生產食物研磨機的艾默生電氣公司合作,研發腳踏式充電的研磨機,適用於無法供應電力的地區。

推廣理念不遺餘力

寇亨希望沼氣能源未來能普及,將自己的能源遠見化為現實生活。不過,在此之前,他有場硬仗要打。

目前,除了自己的學生和實習生,寇亨尚有幾位助手幫他推廣沼氣能源的理念。另外,他相信社群媒體將扮演傳播訊息的關鍵角色。他的「Solar Cities」臉書社群已集結近兩千名成員,在網路上討論沼氣的議題,並將成功的案例圖片Po上網。

寇亨還親上火線;凡是所到之處,他都親自訓練、教導這種能源的使用,事後再透過社群媒體和電子郵件彼此交流。

這項宣導工作可謂工程浩大,但寇亨有信心,因為「家家戶戶都有廚餘和排泄物,這些都可化為能源解決方案」。

啟動參與者創造力

而寇亨在新能源的宣導上同樣發揮他一以貫之的教學理念: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因此,他的工作坊僅提供藍圖和素材。接下來,與其讓自己完全介入,成為大家的倚靠,他讓每個來學習的團體處於摸索的狀態,並從中產生領導者,因為學習者「除非花時間解決問題,否則就會讓自己的本能睡著」。藉此,他希望創造一種獨立的文化,在未來的能源使用上能獨立自主。

寇亨從埃及札巴林族群身上獲益良多,覺得他們堪稱產業生態學的絕佳典範。由於他們早就懂得善用太陽能晒乾回收的塑膠製品,寇亨在幫他們解決能源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太陽能熱水器。不過,寇亨並不直接提供這種要價不斐的文明利器,而是提供基本概念,讓當地技工就地取材自行研發。

有趣的是,有個家庭的羊因活潑好動老是弄破熱水器的玻璃板,讓這家人築起一道磚牆保護熱水器,結果因禍得福地讓他們多出一間可幫助羊群躲過酷暑的「羊房」。

這段插曲也成了寇亨基本信念的寫照:「貧窮社區因創意而富足。窮人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給予自助的機會……他們絕非一群弱勢受害者,而是有創造力的個體。」

胸懷天下
成人之美 落實四海一家

過去,住在埃及最貧困社區公寓的婦女為了讓家人有熱水澡可洗,要走出家門取水、燒水,前後得花上七個小時。而今,寇亨的非政府組織與當地居民合作,在居民的住房屋頂加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可供應每家用戶一天二百公升的熱水和冷水,不僅幫助居民解決基本用水問題,也讓婦女有更多的餘裕上學或做更好的個人發展。

弭平種族隔閡

認識寇亨二十多年的能源公平基金會總裁德里爾(Byron DeLear)曾表示:寇亨總想做些什麼改善這個世界。因此,他的助人行徑是無國界的。

而寇亨的環保工作已經讓他的足跡遍及各大洲。他可以三天前在巴西某個貧民窟監督沼氣生物分解機的安裝,之後出現在伊利諾州的永續能源研討會上。誠如非政府組織「幼發拉底協會」的副總裁托比斯(Rebecca Tobias)在頒發年度願景獎給寇亨時所言:「在他的視野裡,世界是無邊無界,也無範疇類別……只有一個全人類家庭。」

事實上,由於寇亨的協助,居民多數為基督徒的札巴林社區和另個伊斯蘭教社區的屋頂上都有了太陽能水塔,最重要的是他讓這兩個之前沒有互動的社區為解決共通的能源問題,從此有了交流和共識,而他非常欣見「不同社群發揮組織力量對付共通的敵人:日益惡化的環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