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品德故事(76) 錢少也能行善

文/郝廣才 |2014.11.27
1248觀看次
字級

文/郝廣才

有人說:「等我有錢,我就要捐錢做慈善。」關鍵在「有」的定義,如果你講的「有錢」是像香港企業家李嘉誠那樣有錢,那未來要捐錢的機會不能說沒有,但很渺茫。要是你是把「現在有」的錢,拿一部分出來,立刻可以成菩薩,馬上就有錢可捐助。

托比奧德,一九七九年在澳洲墨爾本出生,現在是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員,他的太太是醫生。奧德想在這一生,捐出一百萬英鎊幫助人,他有祖產嗎?沒有,那要等他發財後才捐嗎?不必等,他現在就捐,怎麼做得到?

他每月收入二千零八十三英鎊,房租四百一十六英鎊,生活開銷三百三十四英鎊,存款五百英鎊,這樣每月有餘錢八百三十三英鎊可捐。

他已捐二萬五千英鎊,但他生活有沒有受影響?他說沒有,他一樣可偶爾出外用餐、泡咖啡館,他的愛好是聽音樂、攝影,一樣也沒打折。

他和太太每年一樣去法國或義大利度假一周,存的錢可用來買房子。他的生活跟沒捐錢時一樣舒適。他估算,他一生要活得舒服快樂,得花五十萬英鎊,所以決定捐一百萬英鎊。

二○○九年十一月十四日,他成立了「盡我們所能(Giving What We Can)」網站,號召大家一起響應他的做法,他希望加入的夥伴每月至少可捐出收入的十分之一,很快就有六十四個人參加,人數持續增加,他希望能達到一千四百萬英鎊的規模。

奧德說:「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年收入只有一萬四千英鎊,我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我已經算是前百分之四的有錢人。如果我捐出十分之一的收入,我還是算在前百分之五的富人。我改變了看世界的方法,我不要更多的東西,我只是想要幫助更多人,我真的不需要更多。我不必為花更多錢在自己身上,而感到焦慮。」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算法,他一年捐一萬英鎊,可以幫助貧困地區的人們,延長四千年生命。

奧德說:「我從電視上看到貧困國家,那裡人的生活讓我感到非常內疚,現在捐出自己的部分所得,不但使我感到解脫,生活也有新的意義。」

真正的善心,是算算自己的能力,「現在」就盡力去做善舉。(作者為格林文化出版社發行人、本文摘自《今天:366天,每天打開一道門》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