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發明與商品化生產

 |2014.11.25
1634觀看次
字級

社論

德國紐倫堡發明展日前揭曉,台灣共獲十九金、二十六銀及三十一銅,總成績世界第三,德國奪冠,大陸居次。台灣近年積極參加各項發明、設計展,頻頻得獎,儼然「發明大國」;但奪名固然可喜,發明能實際商品化,對經濟發展才有實質貢獻。

參加發明、設計展的多為高職與科大師生,台東縣公東高工二○○六年起推動創意課程,台北城市科大每年編三、四百萬元經費,鼓勵參展並將研發成果技轉、商品化。

教改紓解升學壓力,也衍生大學過多等後遺症,領導教改的李遠哲曾於二○○五年認錯、道歉。但日前他應台師大「教改二十年」研討會之邀談教改,說教改要成功,社會必須改革,若不相信行行出狀元,就很難推動社會多元化。

人人皆知行行出狀元,但太迷信文憑:公東高工沒有升格大學,是高職佼佼者。很多技職專校爭相升格,反而多為後段班大學,既無大學的「學」,也無技職學校的「術」,在少子化來臨前,亮起退場的紅燈。

大學偏向「學」,培養出來的是李遠哲、翁啟惠這樣的精英,可以得諾貝爾獎。剛出任交通大學校長的張懋中,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講座與卓越教授暨電機工程系主任,擁有二十五項美國專利。翁啟惠更擁有一百項以上專利。

這樣的卓越人才畢竟少見,能廣大惠及經濟的仍是技職學校「術」的發明,如台北城市科大在紐倫堡得獎的強力掛勾、可驅蛇的露營燈、智慧嬰兒浴缸,已上市或即將商品化。公東高工與業者接觸,成立木藝中心,「公東椅」將生產銷往日本。大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近年研發十項技術,三件已陸續商品化。

從「學」或「術」培養的發明人才都是台灣需要的。無論大學應退場多少所,最重要的是落實行行出狀元觀念,不要輕忽技職學校,空泛的大學文憑不如實用的各類證照。

食安風暴使「台灣製造」蒙塵,不少人擔心影響出口。財政部長張盛和說:「一顆IC半導體,抵得住幾包泡麵」。台灣深陷低薪魔咒,主因在經濟成長來自代工與低階服務業,產業無法轉型。主計總處官員也認為,台灣廠商以代工起家,面臨愈來愈激烈的國際競爭,只能不斷降低成本,因此無法走出低薪瓶頸。

工總理事長許勝雄更指出,由於學歷迷思,父母不願孩子唸技職學校,人人都是大學生,缺乏「獨特的兩把刷子」,造成企業找不到人,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的產學落差。

台灣服務業產值已占國內生產毛額七成以上,但附加價值低,技術門檻低,容易被取代。大學退場,教育部應主導往技職學校轉型,在「發明大國」基礎上,將學校師生的發明與廠商媒合,讓各項發明最終能化為量產商品,增加產值。

台灣憂心大陸與南韓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但簽署FTA降低關稅,也是低成本考量;產業應思考「如何把東西賣貴」。擁有更多「一顆半導體」專利權,以智慧經濟取代以勞力代工經濟,才能把東西賣貴。這有賴發明與創新能力,而起點應是另一起教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