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 《年少時代》 當下掌握了我們

林妏霜 |2014.11.22
1824觀看次
字級
院線片 當下掌握了我們《年少時代》 圖/UIP提供
院線片 當下掌握了我們《年少時代》 圖/UIP提供
院線片 當下掌握了我們《年少時代》 圖/UIP提供
院線片 當下掌握了我們《年少時代》 圖/UIP提供

文/林妏霜

圖/UIP提供

李察.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執導的《年少時代》(Boyhood),之所以顯得驚人的豪擲,因為他總將「真實時間」做為電影裡最重要的藝術主題,在虛構故事的同時,也看重真實時間的推移,彷彿無法忍受時間的造假,以及其真正作用在演員身上,所刻畫與創造的生命進程;他讓時間自然地穿透無人能夠釐清、知曉的日常迷障,就讓角色在裡面緩慢自在,難免衝突地行走。

電影述說主角梅森(艾拉.柯川飾)從六歲至上大學,從童稚至青少年時期,十二年來周身所體驗的種種,包括他的家庭與成長,他的人情關係,他看待世界的目光與角度。音像展演從啟章Coldplay樂團的〈Yellow〉到結尾Family of the Year 的〈Hero〉,錯落在梅森各個生命階段,穿插的時代背景也一併勾勒了歷史政局的變遷,溝通工具與回應方式的推陳出新,這些微物物件、人事網絡彼此銘刻與影響的樣態。

真實虛構混淆難解

這種連續性的獨特實驗與投資幾近賭局,一如他的《愛在》三部曲(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Before Midnight),相隔九年之後再將故事重新啟動,編織下去。《年少時代》花費十二年時間,使用同一批演員,邊構想邊拍攝邊剪輯,而人無法兩次踏入同一條河,因此時間成了無法忽視的創作元素,也成了電影裡最強烈顯著的創作意念。

透過這樣的方式,觀者一方面訝異於創作者對藝術生命的堅定與信任;一方面像是被夾在縫隙中間動彈不得的觀影經驗,雖然明白故事的虛構成分,卻因角色面貌太過立體地展現,這種電影內外「真實究竟發生與否?」的混淆狀態,在電影結束之後依然無法立即解清。因此,當這份經過編排與濃縮的影像,還原並對應至現實時,不會就這樣被稀釋,反而更加觸發與驚動。

隨性慧黠的對話亦是導演電影裡的一貫特色,藉由對話不斷地丟出疑問與困惑,每段生命道路皆有所屬的暗影坑洞,有時是梅森提出的大哉問,有時是回應他人的質疑,在你來我往的日常應答間,思考未來的意義與價值,真理與自由,對自我與他方的探索與嘗試,然而,完整而確實的答案並不存在,更多時候是無著邊際的話語,至少電影始終沒有給予,也並不打算給予。

浮生片斷恍然如夢

無關對或錯、年齡或身分,導演寧願更傾向某種自然的生發,某種時機的出現。生命是由不特別的日常片段組成,偶有戲劇性的時刻:原來甜蜜的關係崩壞歪斜的一刻,相遇的瞬間,相愛的瞬間,以及與某些人的離別,瞬息萬變,戛然而止,往往透過幾個跳接的鏡頭便寄語一切,來不及說再見就成了過客的那些人,短暫聚合交集,在影像裡甚至沒有任何決定性的意義,不用隨時提心吊膽看漏了隱微的線索,但這並非意指這些電影鏡頭是無效的,而是指它並非埋藏其下,兀自生長,在某種關鍵時刻突然冒現,才驚覺原來一切密密連結皆有關聯,像奇士勞斯基電影般的機遇與命定:一旦錯過不是好了便是完了。

然而,這也許又是另一種惆悵,關於生命是否有其他可能,是否能過著不同於現在的生活,抑或是否有命中注定的軌跡?我們終究看不明白。在時間的接點中,時光的座標裡,浮生切片恍然如夢,僅能感受回望,繼續依偎著愛活著,被當下一刻所掌握,靜靜通過變成記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