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尖兵4 羅伯和麥特 搶救蜜蜂大作戰

楊慧莉 |2014.11.15
2047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近十年來,全球各地陸續發生蜜蜂成群神祕失蹤或死亡的怪現象。如果此現象有增無減,未來,不只是餐桌上少了蜂蜜,許多仰賴蜜蜂授粉生長的生命滋養物也將不翼而飛。愛因斯坦生前曾說:「如果蜜蜂消失了,人類就會滅亡。」可見,蜜蜂對人類有多重要。所幸,有人不願坐以待斃,試圖力挽狂瀾。來自洛杉磯的羅伯和波特蘭的麥特即為其中之一。他們不約而同地偕妻投入搶救蜜蜂的行動,為阻止未來可能上演的糧荒悲劇盡一己之力。

愛蜂行動網
羅伯 力促洛城養蜂合法化

羅伯(Rob Mcfarland),來自美國洛杉磯市,從事科技業。與蜜蜂的因緣始於任職YouTube網站經理期間。

有一回,他在照顧後院蔬果時,先是看到幾隻蜜蜂圍繞一棵樹嗡嗡作響,數分鐘後則見幾萬隻「蜂」擁而上。

「天空頓時昏天暗地,出現令人難以忽略的震撼景觀。」羅伯回憶時表示。他當時就耳聞有蜂群因情況尚未明朗的「蜂群衰竭失調症」而神祕失蹤或死去,於是隨即意識到這些蜂群正有麻煩。為了拯救牠們,他向「後方養蜂人」組織(Backwards Beekeepers)求援。結果,到訪幫忙的養蜂人在未穿任何防護衣的情況下,從樹上輕易摘下一大坨蜂團,有兩個足球那麼大,看得羅伯目瞪口呆。他發現這些蜂群好溫馴,從此對牠們著迷起來。

成立愛蜂行動網

之後,羅伯跟養蜂人學會了如何捕蜂和幫鄰居移除不想要的蜂窩。一開始,他和妻子切爾西把移除的蜂窩移至家中後院。後來,他們在加州西米谷市的一處山頂為獲救的蜜蜂建立庇護所。

有兩年的時間,羅伯的房子成為獲救蜂群的中途之家。當時,他每天下班就四處尋找待拯救的蜂群,然後把牠們放在家中車道上的卡車裡過夜,隔天早上再送往山頂。

不僅如此,他們還自掏腰包成立了非營利組織「愛蜂行動網」(HoneyLove),旨在保護蜜蜂、爭取洛城養蜂合法化,以及鼓勵和教育更多都市人加入養蜂的行列。

羅伯的妻子切爾西從事影片編輯。她在研究紀錄片的製作時,認識了當時正在製作紅毛猩猩紀錄片的丈夫。而今,夫婦倆發現,他們多年來在市場行銷和媒體上練就出的技術能力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為了宣導保育蜜蜂的重要性,他們辦了各種與蜜蜂相關的活動、開工作坊、找人演講、上節目、拍攝宣導片等,還建置了一個可串連延伸的社群媒體,讓「愛蜂行動網」不僅出現在自家網站,在臉書、推特、YouTube等時下最夯的社群媒體通路上也看得到。他們還與附近地方議會進行為期四個月跟蜜蜂相關的研究,撰寫了七十五篇關於養蜂的學術文章。

過程中,羅伯夫婦的社交圈也擴大了;他們結交了其他同好,發現「原來這社會有這麼多愛蜂人,而喜歡的原因也千奇百怪」。

救蜂寄望於都市

不過,他們最大的發現是,蜜蜂的未來將建構在都市環境裡。切爾西表示:「傳統觀念裡,以為養蜂非得在農場和鄉下不可,但事實上都市提供更安全而有利的棲息環境。」這是因為都會區植物種類繁多,而且四季都有,最重要的是農藥噴灑的情形比起鄉下較不嚴重。

一般而言,一個人的均衡飲食中,每三口就至少有一口是拜蜜蜂所賜。切爾西表示:「美國一年靠蜜蜂授粉的農業經濟利益就高達一百五十億美元。少了蜜蜂,不僅農業遭殃,畜牧業也將受影響,因為牧草飼料也得靠蜜蜂授粉。」

二○○七年,北美授粉觀測委員會就曾向美國國會提出警告:「蜂群衰竭失調症」的現象如果持續不衰,二○三五年前家蜂將全數消失,造成蔬果價格高漲,需從蜂群衰竭失調症尚未氾濫之區進口較便宜的蔬果。

保育行動多選一

引發蜂群衰竭失調症的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但有研究者指出,極有可能是病毒、殺蟲劑和汙染的水源一起讓蜜蜂對壓力、微小寄生蟲變得脆弱易感,而牠們可能是在採花蜜和授粉時沾到殺蟲劑。

不管真實原因為何,羅伯夫婦已傾全力扭轉趨勢。他們教導各種可行的蜜蜂保育行動。民眾可依自己的情況選擇當一名全職的都市養蜂人:築蜂巢、養蜜蜂、採蜂蜜等樣樣來;或是在自家蓋一座友善蜜蜂的有機花園,栽種各種供蜜蜂授粉的植物;抑或是單純地保持自家周遭環境水源的乾淨。

儘管羅伯夫婦希望激起民眾合力拯救蜜蜂的熱情,卻也不希望誤導人「一窩蜂」地貿然投入,隨便把它當作一項普通的嗜好。想當個全職的都市養蜂人,充分的養蜂知識、資金投入等各方面缺一不可。羅伯個人甚至辭掉YouTube網站的經理工作,全心投入。

覺醒的救蜂意識

目前,羅伯將時間平均分配給搶救野生蜜蜂和經營愛蜂行動網。除了喚起民眾拯救蜜蜂的意識,他希望最終能讓養蜂行為在洛城合法化。

在洛城,即便尚未有民眾遭到控告,但都市養蜂仍是一項挑戰,鄰居的反應和疑慮會造成不便,有許多正在城市大量復育的野蜂正因此而遭只顧荷包的捕蜂大隊殲滅。

就在羅伯夫婦往養蜂合法化的目標邁進之時,目前已有二十個地方議會發函給洛城支持養蜂合法,可望明年能獲得官方的正式許可。

不管如何,羅伯夫婦的熱情已感染許多人,喚醒許多人的救蜂意識。地方藝術家提雅(Tia Tuenge)即為其中之一。她在愛蜂行動網成立不久即加入他們的工作坊;接著即知即行,將前院雜草拔除,闢建了一處菜園,還蓋了一座噴水池,因為「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在自掘墳墓,就會自動轉向」。

有人說,愛上蜜蜂的人,其實不是出於己意,而是早被蜜蜂選中。果真如此的話,這些蜜蜂於此救亡圖存之際選中有愛心又有環保意識的羅伯,還真是明智之舉!

利蜂 關懷網
麥特 善用自然復育力養蜂

麥特(Matt Reed),來自美國波特蘭市,在軟體公司擔任資訊科技工程師。他的「蜜蜂熱」起於二○○八年一天下班時的發現。

「我返家,看到窗台上有隻奄奄一息的蜜蜂,於是餵了一些蜂蜜給牠吃。結果,牠馬上活過來飛走了。沒想到不一會兒牠呼朋引伴,『蜂湧』而來,向我索取更多的蜂蜜。這一幕從此改變了我的生命。」

成立利蜂關懷店

後來,麥特便利用空暇時間在屋旁闢了一處蜜蜂聚居地,求知若渴地學習蜜蜂的相關知識、了解牠們的生活習性,並很快得知他最先救回的那隻蜜蜂飛走後,跑到原聚居地跳了一支舞,結果帶回一群朋友尋找生命的滋養。

發現那隻待救的蜜蜂後的一個月,麥特擁有了他第一個傳統式的蜂巢。接著,他開始學習建置蜂巢,並在部落格上分享自己的養蜂經驗。後來,有人寫信給他,詢問購買蜂巢一事。看到人們的需求後,麥特決定成立「利蜂關懷網」(Bee Thinking)。

不久,利蜂關懷網轉型為網路商店,專售蜂巢、養蜂配備、蜂蜜、蜂蠟、相關書籍等,也提供養蜂訓練課程。自開業以來,生意熱絡,產品銷往全球。平時,商店的經營主要由妻子吉爾打點,麥特繼續服務於軟體公司,下班後會去當採蜂大俠,兼職養蜂人。

引領波市養蜂潮

跟羅伯一樣,麥特對蜂群衰竭失調症早有耳聞。他希望打造出最優質的蜂巢,助養蜂人一臂之力,將全球各地銳減的棲息地陸續找回,藉此搶救蜜蜂。

麥特的蜂巢使用防潮、耐用的木材,採開放式的設計,讓養蜂人方便清理,減少會傷害蜜蜂的化學藥劑殘留。他在北波特蘭租用了一座磨坊製作蜂巢,一次做六百個。

麥特所在的波特蘭市養蜂已合法化。三年前,配合日益增長的後院養蜂趨勢,麥特夫婦的網路商店已從自家車庫搬出,變成實體店面,服務更多市民的需求。

麥特每周並於固定時間開課,教授市民如何養蜂,其他下班時間則會去社區附近繞繞,幫忙移除蜂窩和蜂團,有時是從樹枝上,有時是在鄰居的信箱旁。

除了在波市鼓吹養蜂風潮,麥特也帶進新式品酒時尚。忙碌的春天養蜂季過後,麥特善用緊跟而來的夏秋「農閒」期舉辦「蜂蜜酒品嘗會」,邀請製酒專家教導市民如何在家自製蜂蜜酒。

順應自然不插手

雖然蜂群衰竭失調症的威脅尚未消失,麥特仍堅持自己的保育哲學:避免使用化學藥劑,讓蜜蜂自然復育。

他和妻子只專注於給予蜜蜂健康的成長環境,讓健康基因蓬勃發展。在他們的養殖場,如有蜂群對病菌、殺蟲劑等危害物質脆弱易感,下個季節就不會再增加其數量。而那些存活下來的,則會讓其繁殖。他的蜂巢設計也因應這種順其自然的理念,盡量看起來像一顆中空的樹,能夠讓蜜蜂在裡頭搭建自己的蜂巢,蓬勃繁衍,無需太多的維護。

「在養蜂的方法上,我偏好不插手。」麥特表示:「有太多養蜂人都過度干預,但我覺得蜜蜂知道怎麼做。別忘了,牠們不靠人類的介入,就已經繁衍數千年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