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覺之美報導系列9】佛門好味道

妙普 |2014.10.31
1800觀看次
字級
【大覺之美報導系列9】 佛門好味道 圖/周雲
【大覺之美報導系列9】 佛門好味道 圖/周雲
【大覺之美報導系列9】 佛門好味道 圖/周雲

文/妙普 圖/周雲

在山明水秀的宜興,「山不醉人水醉人,水不醉人壺醉人,壺不醉人茶醉人,茶不醉人飯醉人。」這個「飯」,說的就是二○○七年被列為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宜興烏米飯」,到了宜興當然得嘗嘗這道特產。

民以食為天,人的生活離不開吃的。但富足的現今,很多人即便嘗遍了各式山珍海味,仍然感到煩惱無盡;反觀佛門生活簡樸、粗茶淡飯卻讓人怡然自得。究竟如何吃飯才是修行,才能悠遊自在呢?有個公案,大家不妨參一參。

過去有位修學律宗的有源律師,曾請教大珠慧海禪師修道的密行,禪師回答:「肚子餓時就吃飯,身體睏時就睡覺。」有源律師疑惑問:「一般人不也是每天吃飯、睡覺?跟禪師不都一樣?」慧海禪師回答:「一般人吃飯時,百般挑剔、嫌肥揀瘦。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胡思亂想,千般計較。怎麼會一樣呢?」

來到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看到雄偉的殿堂,禮拜了莊嚴的佛陀,享受了山林的清幽,心靈淨化之餘,色身也需要適當的補充營養資糧。別小看「吃飯」,這可是重要的修行功課,佛門裡的五堂功課︰早課、早齋過堂、午齋過堂、午殿和晚殿,「吃飯」就占了兩堂。

中國叢林寺院修行人一起到齋堂吃飯,稱為「過堂」,到齋堂裡吃飯,只是經過一下,不貪心、不好吃,也不計較飲食的好壞。所謂「正事良藥,為療形枯」,吃飯只是為了生存的需要,能吃飽就好。

「過堂」是有規矩的,法師及信眾按序進入齋堂問訊就座。坐定之後,由引禮法師引領大眾共同唱誦〈供養咒〉,此時,負責行堂的人為大眾添加飯菜。用餐時拿碗筷要「龍含珠」、「鳳點頭」,挺直腰桿,椅子只能坐三分,眼睛直視不能東張西望,還有「吃飯三稱念」、「飯時五觀想」,飯後則唱誦〈結齋偈〉,整個過程寂靜無聲,井然有序。所以,在佛門裡,「過堂」是一門修行功課。

宜興大覺寺從今年六月分起,每周六、日,開放給信眾、遊客參加午齋過堂,體驗行者提起正念,正意受食的修行,把身心靜下來,專注在吃飯上,學會守秩序重紀律,懂得惜福不浪費、感恩結緣,並且增加慈悲心、柔軟心和忍耐力。

沒趕上過堂用齋,沒關係,來山遊客可以到「蓮池滴水坊」和「三摩地滴水坊」,品嘗一飯一麵的素食簡餐。「滴水坊」之名,取自「滴水之恩,湧泉以報」。

星雲大師十七歲時,曾染患瘧疾,在寒熱交迫的痛苦中,吃了師父派人送去的半碗鹹菜,心中立誓:願盡形壽,將全副身心奉獻給佛教,以報師恩。而初到台灣時,生活艱難,有好長一段時間,經常連一口飯都吃不上,因此他發願開山建寺、弘法度眾的同時一定要讓大家都有得吃。

他不僅自己煮得一手好菜,更鼓勵佛光山轄下道場要把素食煮好,讓前來的信徒都能歡喜吃素菜。如今為了回饋十方大眾,在全球道場設立兼具文化、書香、藝術氣息的「滴水坊」,除提供素食餐點,更是充實心靈與提升內涵的好去處。

每年五一假期舉辦的「中國宜興國際素食文化暨綠色生活名品博覽會」,大覺寺都吸引了數十萬人潮,不遠千里趕來體驗素食盛宴,讓健康、綠色的飲食觀念在更多人的心中扎根。星雲大師在開幕時,特別呼籲公眾要重視環保、尊重生命,養成多吃素食的良好習慣,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

過去,素食通常和佛教畫上等號,經過時代的演變與推進,如今國際上有愈來愈多的研究報告證明,素食不但有益身體健康,還可以有效節能減碳抗暖化,各界人士推波助瀾,素食風潮迅速遍及全球,成為世界性的飲食時尚和生活方式。

到了宜興大覺寺,歡迎來吃個素齋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