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孩子的生態學課程

 |2014.10.26
1558觀看次
字級

金車教育基金會公布青少年生態休閒調查報告。青少年的生態學「嚴重缺課」,三成六只有寒暑假才會參加野外活動。假日最常做的活動是上網(五成六)、看電視(五成五),會到戶外踏青的僅兩成。最常見的動物竟是流浪狗,第二、三是麻雀和蝴蝶。基金會建議父母,多引導孩子走入自然。

全球人口已逾七十億,為了居住與工商業開發,動物的棲息地遭大量破壞;野生動物生存困難,加上獵殺而劇減,瀕臨滅絕。但動物保育有時也是個矛盾的選擇。大陸的華南虎幾近滅絕,近年積極保護與復育,但幾十年前福建人到城外去,會擔心遇到老虎受攻擊,復育後的華南虎要不要野放?

台灣彌猴保育成功,卻成為農家惡夢,常遭侵入偷食農作物,依法不能撲滅,只能驅趕,但效果不彰。前年五月,南非猴群大鬧德班市的醫院,連偷帶搶,拿走食物與藥品。已連續發生;院方多次尋求外力支援,但受限於保育規定,苦無對策。

美國人認為,浣熊是「麻煩分子」。浣熊原產北美洲,體重可達十公斤,不可小看。德國為取得皮毛,於一九二○年左右引進,如今估計超過一百萬隻,經常夜間潛入住家偷盜食物,令居民不勝其擾。

而今人類生活高速都市化,全球約一半的人口住在城市,動物在郊區、偏遠鄉鎮反而有了棲息地。因此,學校多舉辦校外教學,父母多帶孩子到山林旅遊,雖然仍不易見到較大型動物,但認識昆蟲、植物,生態學就不致「嚴重缺課」。

在愈來愈擁擠的都市,除了寵物,動物幾乎絕跡。孩子最常見到的動物是流浪狗,是個無奈又可悲的事實。

生活在城市的動物以鳥類居多,牠們逐漸適應新的「自然棲息地」,日益「都市化」。東京許多原有鳥類消失,但新族群且逐漸活躍,成了「公寓族」,如雉鳩、花嘴鴨、魚狗之類,築巢於行道樹、庭木、車站月台、花園水池。

另一種「都會族」是烏鴉。在沒有鷲、鷹等猛禽類生存的都市地區,烏鴉成為食物鏈頂點的野生動物。除了小鳥,甚至會捕獵幼貓。 在美國和加拿大,人類遭烏鴉攻擊,是生活裡常見不鮮之事。

動物像人類一樣「移居」都市,同樣是因「覓食」較容易。譬如垃圾裡的廚餘多,結有果實的行道樹相當豐富,人類餵食的習慣也普及。而昆蟲的個體數、種類數復原驚人,因此動物性食料亦易於取得。

墨西哥科學家前此發表報告也指出,墨西哥市的麻雀與雀鳥會銜拾菸蒂,築巢時混入,為幼鳥提供舒適的纖維內襯,尼古丁的味道則可防止小跳蚤入侵。

在鄉村,鳥類會以香料植物做為巢的內層,相關植物被認為具有防蟲特性或能刺激雛鳥的免疫系統。正如人類利用菸草植物的附產品尼古丁,被用在作物的一些驅蟲劑與控制家禽寄生蟲上。

鳥類適應城市環境的例子,愈來愈多。日本鳥學會早在一九八六年,就以「適應都市環境的鳥類生態」為大會主題,召開首次討論會。

學童的「生態學」自當以大自然環境為主,但有時未必要到野外,在水泥叢林的都市裡,「人工環境生態學」也是很有趣的題材,切記讓青少年認識生活的環境與生態,是重要的課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