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品德故事67 莫愛錢不要命

郝廣才 |2014.10.23
1468觀看次
字級

文/郝廣才

錢,是人發明的工具,本應為人服務。但往往反客為主,讓擁有它的人愛上它、崇拜它,成為錢的奴才。一般人愛錢,有的甚至為錢犧牲生命。

明朝崇禎皇帝朱由檢一上台,立刻殺了魏忠賢,朝廷氣象一新,崇禎一副要做中興明君的氣概。但是基本有個大問題,就是「財政」。當時朝廷年收約白銀四百萬兩,可是支出一年要五百萬兩,財政有個大破洞。洞在哪裡?就是軍費,當時外有滿清,內有流寇,朝廷百分之八十的錢都砸到軍費。

崇禎自己很節儉,他還下令停止江南織造,就是說宮裡上下都不用做新衣,沒錢就要省錢嘛!他自己一般使用的器物,也用木器為主,就是不花錢燒新的瓷器,又貴又容易打破,木頭便宜不怕摔,省錢第一。但是他省小錢省慣了,大錢要花更讓他心疼,結果該花的大錢也拿不出手。

鎮守遼東的名將袁崇煥,有一次因為前線軍餉積欠太久,釀成兵變。袁崇煥便向皇帝要白銀一百萬兩應急,崇禎說國庫虛空怎麼辦?沒想到袁崇煥說可以用「內承運庫」的錢,這內承運庫不是國庫,而是皇帝的內庫,就是私房錢。結果崇禎召集大臣,叫大家認捐,臣子個個哭窮裝聾,好不容易捐十萬兩。崇禎沒辦法,只好掏出二十萬兩,湊了三十萬送去前線。

可是明朝的經濟不好嗎?其實,明朝在當時一直是世界最富庶的國家,就算在最衰敗的崇禎年代,明朝的國民生產總值仍占世界總值的百分之四十。在西元一五五○年到一八○○年的兩個半世紀,中國從歐洲和日本,透過貿易賺進了六萬噸的白銀,當時世界有一半的白銀都流入中國。但明朝怎麼會窮到讓人民造反呢?原來錢都流進「大戶」的庫房,而大戶就是皇帝。

這個根源要追到明英宗正統元年,宮裡開始將一部分漕運的折現金銀放入「內承運庫」,皇帝開始有了個人的私庫,大臣無權動用,無權過問。長期形成皇帝和國家爭錢,尤其是神宗萬曆皇帝,開始大量囤積白銀,他在位四十八年,養飽了私庫,窮了國家。李自成抄了最大戶,他還成立「比餉鎮撫司」收繳明朝官員的財產,他趕製了五千具夾棍,威刑之下,估計再收到一千兩百萬兩。

你看,君臣都愛錢。可是臣子如此可理解,崇禎到底是怎麼想?你知道錢沒有生命,所以你要它在哪兒,它就乖乖在哪兒。任誰做了皇帝,最缺的就是安全感,錢最能給你安全感,所以你就愛上它,為它去死,成了愛錢不要命!五月十五日不是要感慨大明朝的滅亡悲劇,而是要提醒自己不可以愛上沒有生命的東西!

(作者為格林文化出版社發行人、本文摘自《今天:366天,每天打開一道門》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