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億企業家辦學 畢業須背百經

阮愛惠 |2014.10.21
2078觀看次
字級
中華國學經典學校—長春市玉琨實驗學校創辦人王竑錡(右)與其夫人。圖/記者妙熙

【記者阮愛惠西安報導】中國吉林省知名企業家、慈善家及教育家王竑錡,才剛過五十歲,半百的人生,卻是一則傳奇。深感道德教育重要,他創立學校,要求學生背《金剛經》、四書五經等經書,高中畢業前需背滿百部,讓學生體驗心靈淨化和生命安定的最好方式。

家貧失學 發大願助學

王竑錡出生在吉林德惠縣天台鄉內一個小鄉村農家,從小家貧,好不容易完成學業,也在銀行當上高級幹部。

一九九三年底,正是人生最舒適愜意的時候,他卻放棄鐵飯碗,出來白手創業。王竑錡說:「我升高中那年,因為家裡沒錢必須休學一年。有天我心裡特別惆悵,在路上走了一整天,看著天漸漸黑下來,我心裡發誓,如果將來有能力,我一定傾其所有,讓更多孩子能上學。」

「我在銀行上班時,看到銀行的錢再多,我也不能用,想到自己發的誓,就決定出來經商。」王竑錡運氣不錯,創業第一年就賺了一百多萬(人民幣);隔年底,他開始資助貧困大學生,一直到現在。而今,王竑錡已是坐擁十億資產的企業家,擔任長春市玉琨扶貧大市場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但王竑錡志不在追求更多財富。當他開始受邀到大學去演講他的經歷和人生觀給學生聽時,他發現,學生反應相當好,甚至有人因此改變了對母親的態度。他心想:「如果能讓一個孩子變好,不比賺一百萬強嗎?」於是他把大部分的心力用在講學之上,去年之內,他甚至講了五百多場。王竑錡出去演講從不收分文,且交通和吃住都自理。

雖然家財萬貫,但王竑錡一家五口的生活用度,每月支出卻不到兩千五百元。他捨不得吃好穿好,且很早就對自己的三個女兒說:「你們大學畢業之時,也就是和爸爸資金鏈斷裂之日;爸爸不會把資產留給你們,而會全部用於慈善事業。」

高尚情懷 自幼塑造起

在捐錢給學校時,王竑錡發現一些問題。「孩子們在小學時還可以,到初中時,孩子的靈氣就沒了,到高中大學更差。這就是教育出現了問題,什麼問題?就是都沒有道德的教育。教育分知識和道德兩種,人要能用高尚的道德來指導自己的知識,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從那時起,王竑錡就在想,慈善事業光捐錢是不夠的,道德教育要從娃娃時期作起,要塑造孩子的心靈世界,所以他決定辦學校。

二○○七年,王竑錡成立了玉琨實驗學校,採住宿制及封閉式管理,從幼稚園中班到初中部,目前共有六百多名學生。由於原一萬五千平方公尺的市區校舍已不敷使用,目前王竑錡已經在離長春市六十五公里之處找到一塊四十萬平方公尺的地,準備再建一個大型的萬人學校。

玉琨實驗學校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要求所有學生都要背經書,且在高中畢業之前要背滿百部。王竑錡說:「一開始背四書五經、《道德經》、《泰山感應篇》;接著背法家、兵家;初二的孩子開始背佛經,從《心經》入門,再來是《普門品》、《金剛經》。每天都利用課餘時間背,每天花三、四個小時背,不須講解,先背下來再說。」

追求奉獻 佛經最相應

為什麼要背這麼多經典?王竑錡說:「我在艱辛中覺悟,奉獻是一生的追求。我在有生之年要健全各種道德機制,以此回報祖宗、父母、老師及聖賢之恩,我要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我讀過各種經典,覺得和佛經最相應。透過讀經,是心靈淨化和生命安定的最好方式。」

日前,王竑錡藉著到西安講學之便,利用空檔和太太到西安戶縣的草堂寺參拜,因為草堂寺是中國佛教史上高僧鳩摩羅什大師來長安時居留的譯經之所,在這裡,留有大師的法像及舍利供後人膜拜。王竑錡特地將繪有大師一生故事的圖畫拍攝下來,準備帶回長春作為教材,讓背誦佛經的孩子們,對譯經大師鳩摩羅什的生平有更生動的印象。

小檔案 王竑錡

1964年出生在吉林省長春市農村。1980年未能考取大學,在家務農一年。1981年從軍,而後考入軍校石家莊鐵道兵工程學院,1985年畢業後分配到鐵道部十三局、長春市房地局、省物資局等多處任職,1991年底調至省計經委某處副處長,隔年擔任省人民銀行某處處長(時年28歲,為當時吉林省人民銀行系統內最年輕處長)。1992年開始經商,至2012年資產總值近10億人民幣。

王竑錡從一個農民的兒子到投筆從戎,從吉林省人民銀行系統內最年輕的處長到經商,再從坐擁數億資產的成功人士,到全國免費公益講課1600多場次、為慈善事業捐款3500萬人民幣的愛心大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