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大學的容量與學生品質

 |2014.09.28
1738觀看次
字級

國內大學過剩,歷任教育部長都說要整併退場,但喊了多年,仍未見有具體成效。教育部長吳思華最近再宣示,認為國內大學以一百所為理想規模。事實上,以台灣的人口與資源,一百所仍屬過多。教育部應進行更完整的評估,落實大學退場,替國內的高等教育發展做出應有的興革。

國內目前有一百六十二所大學,以二千三百萬人口言,實屬過多。雖然這能滿足民眾讀大學,擁有一張大學文憑的期待。但多年來,大學過多的負面效應顯而易見,包括大學品質不一,幾乎零分可以入學;有的學生考進大學卻無力負擔學費,必須長期背負學貸;大學充斥也造成師資被稀釋,使學生的受教品質降低。

影響層面更大的,則是國內人力培訓與經濟發展的落差,空有過剩的高學歷人才,卻缺乏基層技術人力。結果是,製造業無法獲得必要的優良人力,高科技產業也缺少研發人才,造成台灣產業兩頭落空的窘境。

教育部最新的說法是,國內大學以一百所是較理想的規模,而且希望在民國一○五年開始啟動退場機制。教育部並表示,預計今年底提出可行的方案。吳思華的宣示說來肯定,但「一百所」的數字從何而來,是一百六十二所去尾數嗎?

從現在到年底,只剩下三個多月的時間,教育部能否提出可行的大學退場機制,目前雖不必臆測,但大學退場不只是教育問題,更是重大的社會問題。尤其在私立大學眾多的台灣,「大學」是資產,整併行動必然牽涉校方董事會的投資權益,教育部將如何妥善處理這部分的問題,以免激發反彈,是大學退場成功的重大因素。

平心而論,教育部之所以提出一百所的構想,也是為時間所迫。根據高中入學統計,十年前的虎年少子效應,使高中入學人口一舉少了三萬人,這三萬人的缺口必將反映在一○五年的大學入學招生上。屆時將出現有大學招不到學生而開天窗,這是教育部必須面對的問題。然而,少子化效應的時程是可以清楚預見的,也就可以及早規畫對策。教育部到現在都沒有召集大學集思廣議退場機制,是胸有成竹或欠缺思慮,只能等方案提出時再來接受大家的檢視了。

教育部思考大學退場,更不可把「減少學校數」做為首要、甚至唯一的目標。依教育部目前的說法,被列入退場目標的大學,可以轉型為成人教育機構,建立終身學習的管道,塑造終身學習社會。這個構想固然很好;但大學退場的終極目的應是集中教育資源,讓學生得到應有的教育品質,為國家培育更有競爭力的下一代,這才是教育部應大力著墨之處。

建立大學退場機制已經歷任鄭瑞城、吳清基、蔣偉寧三位教育部長,至今仍在規畫階段,可見工程之鉅,困難之多。上述三位前部長中,鄭與蔣二位加上現任部長吳思華都曾任大學校長,我們期待教育部能在三個月後,提出完整可行的方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