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孩童到府城 下

文與圖╱楊富閔 |2014.09.12
1474觀看次
字級
我也喜歡夏季午後在熱蘭遮城找個林蔭坐著。
安平的舊與新到處可見。

台南火車頭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過,台南火車頭第一月台暗處的《中華日報》公布欄。

二十四大張新聞紙攤在世人眼前,在這裡老式翻報的概念不存在,你只能用眼睛隔著玻璃讀新聞,一時手癢還想伸著指尖去滑窗面,以為會像觸控式螢幕,版面、欄位會上下移動;也像回到新文化運動、強調啟迪民智的年代:新聞、知識、地方、世界、文藝副刊……發現這座讀報欄像發現新台南,十分振奮,銀色外框兩邊印著充滿台南style的口號:「忠實的好朋友.大家的好厝邊」。等電聯車回善化的空檔我常至此探頭探腦,以此掌握台南一日大事。

我對《中華日報》有分特殊情感,除了曾地毯式爬梳五○年代的中華副刊、《中華日報》乃是台南精神糧食外,許多親戚特愛看《中華日報》醫藥新聞,保健、養生等相關專題,嬸嬸都剪下來壓在桌墊。最主要的原因應是一九四六年三月,龍瑛宗曾南下主編《中華日報》日文版文藝欄,當時龍瑛宗也是搭火車從新竹北埔南下的嗎?

戰後初期時空異常糾葛,那是一個很扭曲的年代,我試著從龍瑛宗文學視線,想像戰亂平息的府城台南,看他寫〈與生活搏鬥的小孩〉、〈在台南歌唱〉,「名作巡禮」……實則府城多宮廟,路上街上常能見鞭炮隊伍,我寫過〈一種形式:遶境與書寫〉發表在《中華日報》,探討台南豐富的廟會文化對我的影響;台南祭祀產業蓬勃,六十多年前,人在台南的龍瑛宗也曾站路邊騎樓欣賞遶境吧?那又是王爺代天巡狩、還是媽祖進香回鑾?

我頻繁往返台南是在高三,過了六年私校生活,一心想出來透透氣。那時北門路、中山路、Focus百貨是國高中生最愛;那時路上穿校服的學生都會引起我的注意:台南高工、台南高商、家齊女中、南二中,原來台南還有這麼多學校。看著他們下課趕補習班、擁有自己的課後時間、能玩又會讀書,刺激著當時日日通勤、侷限於小鎮念書的我,我非常想過不一樣的高中生活。

高三那年幾乎每周我都從火車頭出發,穿梭中山路、民族路,最遠走到青年路。我主要來上補習班,想了解一中女中的學生都讀些什麼。讀私校學費已夠昂貴,我還來補習,尤其聽到我補的是國文歷史,大量異樣目光投射過來,我卻不以為意。我的心早從測驗紙、選擇題的世界逃逸,我明白讀書一切不再為考試,我對文史的興趣已燒起,課本根本不能滿足我,我想更系統性、宏觀式的學習。

不同於校園按表操課的教法,國文歷史的補教經驗,幫我打下漂亮的知識基礎。我最喜聽補教名師講中國小說史流變,脈絡清楚、舉例生動,我是聽光碟片的,講太精采我都倒帶重複聽三遍,教與學的方式因與傳統課堂相差太遠,那時我就意識到文史科目的班級經營、教學方法一定要轉型。現在回想,後來念中文系、對文學閱讀、甚至對寫作教學有興趣,與高三那年在火車頭附近大量聽國文歷史很有關係。

安平的故事

在我有限的書寫經驗中,安平是我覺得最棘手的題目。

大概它是最靠近台灣移墾起點的所在,在這裡連空氣都夾著敘事,呼吸得小心翼翼。

最早關乎安平的記憶,已是二○○一年,國中生戶外教學,景點都基本款:安平古堡、德記東興洋行,市區的赤崁樓、延平郡王祠先去過了,最後一站是億載金城。因要寫踏查報告,每到一處就拚命要簡章,再跑去排隊蓋紀念章。基本款行程永不退流行,每次重訪都彷如初臨,這就是安平。

三堂姑在有台灣第一街之稱的延平街開古早童玩店,超大型的柑仔店,販售兒時吃的蜜餞、紙牌遊戲,一定很多人去過,六堂姑和大堂姑也在店裡幫忙,她們是我遠在安平的大內親戚,各個都是美人兒。

安平是近年台南變化頗大區域,卻不淪為失真、俗氣的觀光點,人居於其中變得更雅,心情尤其靜定。安平的舊與新到處可見,這個空間是活的,活跳跳如安平漁港撈起的貝與蝦。

我喜歡林默娘公園一帶,隔著安平港與碼頭對望,也看得到古堡的尖端。

喜歡運河,兩邊林立的河景豪廈,河面倒映人間煙火,這是現代版「安平晚渡」。

康熙三十三年,編纂《台灣府志》的高拱乾點名安平晚渡為八景之一,安平作為一種風景它被發現,此後幾百年來與安平有關的文學生產不計其數,佐藤春夫的〈女誡扇綺譚〉大家較為熟識,最近我喜歡潘壘的《安平港》。

我也喜歡夏季午後在熱蘭遮城找個林蔭坐著,城外住有在地人家,他們晒衣煮飯過得極日常,讓我想起人是與歷史共存活,就像我看到熱蘭遮還在呼吸,也看到你在呼吸,我們的住處都是未來的古蹟。

一九八七年,我母親在府城忠義路一間婦產科生下我,我對台南市的記憶遂與生命、起源、開頭等意象相關。台南、太難了!我得用一生回應它、書寫它,這篇文章遂是一紙承諾。回到台南我的靈感總像鹿耳潮漲,感知變得敏銳,我能理解前年參訪媽祖故鄉莆田,沿路那些捧著小媽祖歸寧省親的海外信眾,為何會三步一滴淚。

台南市比較接近我的出生,希望可以趕快住回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