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頸動脈狹窄 預防失智與中風

陳玲芳 |2014.09.02
3143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北榮總腦血管科團隊最新研究指出,因嚴重頸動脈狹窄造成的「血管性失智」,不同於神經退化的阿茲海默失智症,是少數可治療的早期失智症;患者只要在頭暈、記性變差等輕度認知障礙出現時,及早積極治療,可同時預防失智與中風。

六十五歲何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近一年來出現頭暈及健忘,檢查發現右側內頸動脈有八成嚴重狹窄,但尚未出現中風症狀,他接受頸動脈支架擴張置放術和藥物治療後,頭暈顯著改善,認知功能測驗也大有進步。

「頸動脈狹窄,在中風之前,可能先失智!」台北榮總神經內科副教授李怡慧表示,北榮團隊從二○一一年開始追蹤三十名未中風、無症狀頸動脈狹窄病人,發現一旦狹窄程度達七成以上,影響供血量,大腦神經的連接就會開始斷裂,傳遞訊號變弱變慢,引發缺血性腦白質病變,約有四成病患出現輕度認知障礙。

李怡慧指出,嚴重頸動脈狹窄病人,會出現暈眩、記憶力減退,經記憶力測驗,皆低於一般的一點五倍標準差以下,屬於早期失智的輕度認知障礙,儘管日常生活沒問題,記憶力卻會一路減退。她指出,有三高、抽菸、心房顫動或長期使用荷爾蒙,使得血液變黏稠的女性,屬於高危險群。

李怡慧強調,頸動脈是供應大腦三分之二血流、最重要的大血管,一旦狹窄程度達百分之七十以上,容易發生腦供血不足,或動脈斑塊剝落,以往不少病人認為自己沒中風就不以為意,忽略積極治療,造成失智。

李怡慧指出,血管性失智症僅次於阿茲海默失智症,為第二常見的失智症病因,血管性認知障礙可以早期預防治療,且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北榮腦血管科團隊,由腦中風及神經血管疾病中心李怡慧、林浚仁、張豐基、王培寧、杜培基等多位醫師,和陽明大學腦科學中心林慶波教授等共同合作;此一重大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腦中風》,並於今年二月在美國國際中風年會報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