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孝道觀

依來 |2014.08.31
4378觀看次
字級
打從父母生育我們呱呱墮地,即無時無刻不關懷照顧著。師長們的諄諄教誨,時時誘導,在成長中每遇到困難、挫折時,總是給我們鼓勵安慰,在衣食住行上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圖/人間社
打從父母生育我們呱呱墮地,即無時無刻不關懷照顧著。師長們的諄諄教誨,時時誘導,在成長中每遇到困難、挫折時,總是給我們鼓勵安慰,在衣食住行上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圖/人間社
依來法師 圖/人間社

打從父母生育我們呱呱墮地,即無時無刻不關懷照顧著。師長們的諄諄教誨,時時誘導,在成長中每遇到困難、挫折時,總是給我們鼓勵安慰,在衣食住行上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

「孝」是對親人至真感情的流露,「孝」是人我之間應有的一分責任,「孝」是人倫之際的一種親密關係。

過去儒家主張:生養死葬、晨昏定省、和顏悅色、恭敬柔順,此乃人子孝親之道;佛教認為,孝順父母,報答親恩,這是上報「四重恩」之一。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到:「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遶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足見佛教對孝道的重視。

佛陀說:「很久以前,在雪山的旁邊,有一獼猴王,統領著五百隻獼猴。有一獵人張網要圍捕牠們,獼猴王即刻扯破網子,讓獼猴們全部逃走,免被獵捕的厄運。途中,有一老獼猴,背著小獼猴不小心跌了一跤,摔到深坑裏去。這時獼猴王便呼叫眾獼猴一同出力,救出老獼猴。獼猴們以接龍的方式,每一隻捉住前一隻的尾巴直達坑底,幫忙挽著老獼猴出離深坑,脫離苦難。」

佛陀告訴大眾:「我即是當時的獼猴王,由於拔濟母親,所以能世世無難,自然而然很快的成就佛果;大家應當孝順供養父母!」佛陀不僅教育弟子們要孝順當世父母,更要孝順七世父母,乃至一切眾生父母。

因此,孝的意義,並不限於對今生今世父母的孝思;孝順應該從自己的親人做起,進而擴大至社會大眾,乃至一切眾生,這才是佛教理想中的至孝。

佛教認為孝有三種層次:一般的奉養父母,免於飢寒只是小孝;中孝是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大孝是引導父母有正信的信仰,遠離煩惱惡道,永斷三途苦。

佛教對孝道的重視,佛陀不僅教育弟子們要孝順當世父母,更要孝順七世父母,乃至一切眾生父母。孝順父母不僅今世可以免除災難,更可以在來生種下圓滿佛道的因緣。

佛陀不但教育弟子要盡孝,自己也是孝道的實踐者。父親淨飯王出殯時,佛陀親自為父抬扶棺木,佛陀也為報答母后摩耶夫人生育之恩,特地以神通力到忉利天宮為母親說法,為感激姨母大愛道的撫養恩德,而特開方便慈悲法門,允許釋迦種族女性出家,佛教因而有比丘尼的教團。

佛陀為了成就目犍連尊者救母倒懸的孝心而宣說《盂蘭盆經》,才有現今農曆七月的供僧孝道月。佛教的孝道思想,讓人能夠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以達世界和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