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友 藝起走出抑鬱

陳玲芳 |2014.08.22
1538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你是否發現身體出現僵硬症狀、走路步伐變小甚至行動變緩慢?這些常被誤以為「衰老」的現象,可能是帕金森氏症造成。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及神經醫學會,昨聯合發表全台首份「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表」,提高民眾正確認知。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陸清松醫師指出,帕金森氏病已從動作症狀的治療,發展到非動作症狀的早期診治,甚至尋求某些危險基因的鑑定;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林瑞榮表示,由於民眾對早期症狀不熟悉,許多病患通常從骨科、外科轉診而來,延緩診斷、延誤治療,造成不必要的症狀。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陳柔賢表示,帕金森病是神經退化疾病,國內就醫人數約三萬人,除了動作遲緩外,帕金森病患者還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失眠、認知困難等非運動症狀,治療方式可「多管齊下」,除透過藥物治療補充多巴胺,也鼓勵參與感覺統合藝術課程,走出「憂谷」,重燃生活動力。

透過自我檢測表,十個問題若有三個以上「是」,即可能有初期跡象,建議就醫。陳柔賢說,動作症狀包括顫抖、僵硬、動作緩慢及步態不良,而在「動作症狀」出現前的很多年就會有情緒憂慮及焦慮、睡眠障礙及晚上噩夢、便祕及自律神經失調、嗅覺失調等「非動作症狀」。

五十八歲的黃先生,為林口發電廠維修員,發病後轉內勤,業餘進修藝術創作課程,如今已是自成一格的水墨畫家。七十二歲的陳先生,透過課程讓他發現自己的藝術天分,心境轉變後表情也變得輕鬆起來。七十六歲的吳奶奶,原本很排斥課程又懶得出門,但在藝術治療師徐葦芸帶領及病友的互相支持下,開始喜歡創作,也從課程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