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 氣體監測 預警機制 防氣爆重蹈覆轍

羅智華 |2014.08.09
1987觀看次
字級
要如何避免再次發生氣體外洩引發氣爆,是安全把關的首要之務,圖為台塑德州廠2005年因丙烯外洩爆炸起火的場景。圖/美聯社
學者認為要避免氣爆事件再次發生,建立氣體偵測預警機制是首要之務,圖為相關單位勘查管線與清除殘留丙烯。圖/林澔一
學者認為要避免氣爆事件再次發生,建立氣體偵測預警機制是首要之務,圖為相關單位勘查管線與清除殘留丙烯。圖/林澔一
救災演習是提高救災效率的必要工作。 圖/蔡維斌
丙烯成分製品用途多元,可應用在如洗髮精、AB膠、網球拍等生活用品。 圖/高堂堯
丙烯成分製品用途多元,可應用在如洗髮精、AB膠、網球拍等生活用品。 圖/高堂堯
丙烯成分製品用途多元,可應用在如洗髮精、AB膠、網球拍等生活用品。 圖/高堂堯

專題報導/記者羅智華

7月31日深夜晚間11時57分,爆炸的轟然巨響震驚了高雄市區的民眾,緊接著又是第二次、第三、第四次……的接連爆炸,範圍涵蓋兩公里以上,只見沖天烈焰從地底竄出,照亮了夜空,原本平坦的柏油路面就如同被炸彈轟炸般,炸出了一條又深又長的大壕溝,車輛翻覆其中,讓人難以想像這裡原是車水馬龍、人潮眾多的市中心鬧區。

相關單位從一開始不知是何種氣體外洩,到如今終於確定事件禍首是丙烯所導致,儘管事發原因逐漸明朗,但這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氣爆事件,截至目前卻已造成三十人罹難身亡,三百餘人受傷,就連第一時間前往爆炸現場的打火英雄也不幸因公殉職,民眾財產損失難以估計。然而,人民更擔心的是不知何時會有下一顆未爆彈引爆,威脅你我的生命安全。

大家都想問,為何在民眾居住的地底下埋設了這麼多管線、為何丙烯外洩會導致這麼巨大的爆炸威力?如果當時我們有做更即時的應變措施,是不是就不會有這麼嚴重的死傷?然而時間無法重頭來過一遍,我們能做的就是記取這次教訓、防患於未然,避免憾事再一次發生。

「如果我們能在第一時間就知道是丙烯外漏,緊急關上閥門,也許就能降低人員傷亡」曾擔任過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的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王國英認為,政府當局不應讓消防員手無寸鐵上戰場,這是既不智又冒險的作法,他建議台灣應效法國外作法,配備「手提式氣體偵測器」,讓前往救災的消防員可以在第一時間就進行偵測以瞭解究竟是何種氣體外洩,而不是過了好幾個小時才確定是丙烯外洩,錯失最關鍵的黃金救災時間。他表示,丙烯是一種無色物質,在常溫與一大氣壓力下是以「氣態」的方式呈現,但如果是液態丙烯,則蒸發速率快速,一旦洩漏至空氣中,就容易與空氣混合,形成具爆炸性的可燃性氣體。這也是為什麼當大量丙烯外洩時,就可能會導致爆炸。

但並不是只要有外洩,就會爆炸,而是要累積至一定濃度才會引爆。王國英表示,每種可燃性氣體的燃點濃度都不相同。以氣態丙烯來說,在20℃與一大氣壓力下的可燃性體積濃度比例為2%至10.5%;甲烷(methane)的可燃性體積濃度比例則是5.3%-15%,丙烷(propane)則為2.2%至9.5%。

但王國英也強調,借助「手提式氣體偵測器」只是加快緊急應變速度,長久之計的治本之道還是建立「氣體監測預警機制」,尤其在雲林六輕、桃園煉油廠 、高雄石化工業區等三個主要石化工業區域,政府更需要結合業者之力,共同在管線周遭裝設「氣體監測儀器」,對這些石化工業氣體進行長期、密集、連續的監測,一旦發現有氣體外洩,就要即時啟動應變機制,才不會讓氣體持續擴散,藉此降低災害損失。

「既然我們無法預知地底下的埋設管線何時會出問題,那就更應該做好氣體監測的預防工作。」王國英認為,相關單位應要求石化與瓦斯業者公布目前地底下有埋設那些管線,並讓氣體監測數據透明化,讓民眾有知的權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